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河流碳通量的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7045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9.00
负责人:袁文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伟,陆海波,马敏娜,向昆仑,王森,李施华
关键词:
降水变化碳汇强度土地利用CO2排放气候变暖
结项摘要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cover change substantially impact processes of land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which result into lateral movem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from land to river and ocean. This project aims at studying and simulating lateral transpor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from land to river over Nenjiang basin at the Northeast China, a typical region with strong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cover change. Six sub-basins, covered by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e. cropland, forest and grassland), will be selected to monitor the full processes of soil carbon erosion, deposition and transport to rivers. In addition, this proposed project will develop the model algorithms to simulate lateral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cover change on land-river carbon flux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it sheds light on carbon budget estimation of terrestrial and river ecosystems.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陆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导致土壤有机碳在陆地、河流、海洋等之间的水平迁移,重新塑造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显著影响了全球碳循环。本项目以模拟陆地-河流碳水平迁移为出发点,在我国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嫩江流域内,选取不同植被类型主导的小流域,观测不同降水过程中两种土壤有机碳组分(颗粒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侵蚀、堆积和输送到河流的全过程,发展能够模拟两种有机碳组分并联系陆地和河流碳通量的模型系统,以期量化陆地-河流碳通量强度,评估长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的调控机制。该项目有助于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区域碳源汇的估算精度,并为准确估算河流等水体生态系统碳收支,乃至国家尺度碳源汇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陆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导致土壤有机碳在陆地、河流、海洋等之间的水平迁移,重新塑造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显著影响了全球碳循环。围绕着项目既定研究任务,本项目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1)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主导的实验样地。为了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对于碳循环的影响,项目在嫩江流域构建了森林、草地和农田为主导的三个研究样地,搭建了开展陆表土壤侵蚀以及河流POC和DOC含量的观测平台。(2)收集了嫩江流域4个支流河流中POC和DOC含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2016年以来的定位观测数据,观测数据覆盖了整个生长季,能够很好地反映动态变化。(3)构建了能够模拟POC和DOC生成、水平迁移和分解的模型公式,并实现了与生态系统模型的动态耦合。项目组在原有模型(IBIS模型)基础上,发展了POC和DOC从生成、迁移和分解的全过程公式,并利用上述收集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POC和DOC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能够很好反映不同降水强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动态变化。.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建设了覆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观测场地。在我国东北嫩江流域选择三个不同植被类型覆盖的流域。实现IBIS模型与水文模型的双向耦合,提高IBIS模型对于流域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模拟精度。构建了土壤POC和DOC生成、迁移和分解模型公式,并与IBIS模型实现耦合,开展区域模拟研究。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均表明,以森林覆盖为主的晨明流域在土壤和河流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以农田为主的五道沟流域。近期在邻近流域的研究为我们的结论提供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以前的研究也强调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以颗粒态有机碳形式流入到河流的量比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更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应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河流中的可溶性有机碳运输量。特别是河流中可溶性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要快于颗粒态有机碳,这导致了更高的碳释放量。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袁文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东江流域河流碳氮营养物浓度的影响

批准号:4167119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唐国平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影响研究

批准号:4130104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胡中民
学科分类:D0102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

批准号:5136900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金彦兆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评估研究

批准号:4117512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丑洁明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