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单胞菌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均聚物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009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陈金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傅晓智,章隽宇,马红坤,周晓云,周琴
关键词:
假单胞菌高分子设计生物聚酯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
结项摘要

许多细菌能合成羟基脂肪酸聚酯(PHA)。目前发现的PHA只有聚-3-羟基丁酸(P3HB)、聚-4-羟基丁酸(P4HB)和聚-3-羟基戊酸(PHV)是均聚物。最近我们发现:通过敲除细菌Pseudomonas putida氧化脂肪酸的beta-氧化路径,弱化缩短脂肪酸的beta-氧化过程,可以获得聚-3-羟基己酸(PHBHHx)和聚-3-羟基庚酸(PHHp)均聚物以及含量为95%以上的聚-3-羟基辛酸(PHO)。还发现,该细菌能合成含量超过40%的3-羟基十二酸(3HD)或3-羟基十四酸(3HTD)的PHA,高含量的3HD和/或3HTD使PHA的热力学性能相对于3HD和/或3HTD含量10%以下的PHA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随3HD和/或3HTD含量的增加PHA的熔点上升,玻璃化温度下降,机械强度增加。因此、本申请拟通过进一步阻止该细菌对脂肪酸的beta氧化,获得性能更好的长链脂肪酸均聚物。

项目摘要

使用假单胞菌平台获得新均聚物实验结果为阴性,但通过β-氧化弱化的恶臭假单胞菌KT2442(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所建立的平台,可以生产单体组份和微结构可调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P. putida KTOY06△C(phaPCJA.c)培养在丁酸钠和己酸钠的培养中(C4:C6),产生随机共聚物P(3HB-co-3HHx)中3HHx含量(19 mol% ~ 75 mol%).当重组P. putida KTQQ20生长在己酸钠和癸酸钠混合物(C6:C10)中,产生的随机共聚物P(3HHx-co-3HD)单体组分3HHx(16 mol% to 63 mol%).单体组分比例可以容易通过改变脂肪酸浓度调控合成新的双片段共聚物P3HHx-b-P(3HD-co-3HDD),其中含49 mol% P3HHx,51 mol% P(3HD-co-3HDD) (35.25 mol% 3HDD), 其性质由13C NMR, HMBC NMR, DSC, GPC和拉力机测试。.嵌段PHA共聚物则可以抵抗聚合物“衰老”,聚合物“衰老”表现在聚合物的性质受到严重的影响或破坏。PHB-b-HHx是指由羟基丁酸酯和羟基己酸酯共聚而成的二元嵌段共聚物,是首次由β-氧化循环抑制的恶臭假单胞菌KT2442菌株成功得到的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由氯仿从干燥细胞内提取得到,再经由NMR(核磁共振)和热力学、机械学测试获得其性能参数。核磁结果显示产物为二元嵌段共聚物,其中PHB含量为58%,PHHx含量为42%。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7℃和-16.4℃,熔融温度为172.1℃,冷却结晶温度为69.1℃。这也是研究人员首次合成出由短链和中长链PHA单体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它们的结构特性也使得它们的物理性能有所提升。.此外,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PHA合成调控蛋白PhaR的双亲性以及PHB衍生物HBME(3-羟基丁酸甲酯)对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功用。课题组为获得新均聚物,尝试其他底盘微生物如盐单胞菌,并对此进行系统性的优化改良,为合成均聚物提供铺垫。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DOI:
发表时间: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陈金春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门多萨假单胞菌NK-01合成褐藻寡糖和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代谢途径改造

批准号:3107003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宋存江
学科分类:C0103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聚羟基脂肪酸影响铜绿假单胞菌PAO1绿脓菌素合成的调控机理研究

批准号:3130012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姜旋
学科分类:C01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嗜盐古菌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理代谢及调控机制

批准号:3083000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向华
学科分类:C0103
资助金额:1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成酶基因的定点突变研究

批准号:30170017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陈国强
学科分类:C0104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