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作用下土壤中根系-微生物互作与多环芳烃降解过程的耦合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7123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6.00
负责人:宋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叶茂,贾明云,生弘杰,倪妮,柳广霞,程虎,李晓娜
关键词:
根际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多环芳烃生物炭生物有效性
结项摘要

There was a broad contamination of agricultural soils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China. A two-step remediation approach – sorption by biochar and then rhizodegradation of PAHs in soil will b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spects of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his study sought to establish the in-situ method, based on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for assess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AHs in rhizosphere soil and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biochar on the veracity of the chemical method used for bioavailability assessment,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 main exudates from ryegrass roots on the desorption of biochar-sorbed PAHs and on the aging of biochar in soil, and coupl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microbes in rhizosphere with in-situ stable isotope prob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contents, this study will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 the coupling mechanisms of the root-microbe interaction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PAHs in soil rhizosphere, as affected by biochar, from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will supply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in-situ bioremediation of PAHs 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s.

本项目拟以面广量大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炭吸附阻控-植物根际活化降解两步法为研究思路,从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着手,研究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建立基于固相微萃取的毫米级根际微域中PAHs生物有效性的原位表征方法,阐明生物炭外源输入对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化学评价方法的影响机制;明确主要根系分泌物对吸附态PAHs再释放的作用机制和对生物炭老化状态的影响;在原位条件下利用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关联耦合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降解功能,从化学和生物学角度系统阐释根系-微生物互作与PAHs降解的耦合过程与机制,并明确生物炭在此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项目摘要

多环芳烃(PAHs)是我国农田土壤中的首要有机污染物,其原位生物修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绿色修复技术。本项目以PAHs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生物炭-植物根际联合作用下土壤中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制研究。构建了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原位表征方法,通过黑麦草富集和蚯蚓富集实验验证了固相微萃取表征方法的准确性。利用热解、活化方法制备了高吸附性能生物炭,并基于此研发了新型固相微萃取探针,提高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利用水培实验明确了PAHs胁迫下黑麦草根系分泌物释放的动态变化。明确主导型根系分泌物小分子有机酸对生物炭吸附PAHs 效果的影响机制,揭示了根系分泌物作用下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变化特征。利用固相微萃取原位表征技术明确了糖类和氨基酸对土壤中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揭示了生物炭作用下根系-微生物互作促进PAHs降解的生物学机制。利用土培实验、根箱盆栽实验明确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共同作用协同促进PAHs降解。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调控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关功能基因,进而调控了PAHs上游降解途径和下游小分子碳代谢途径。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和代谢途径等共同揭示了PAHs对土壤微生物的胁迫作用,明确了生物炭和根系分泌物介导下土壤微生物对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明确了根际土壤中PAHs降解功能微生物物种及其演替规律,解析出功能微生物紧密合作主导了土壤中PAHs的生物降解;阐明了不同耕作模式下生物炭对PAHs的阻控与修复机制。研究了旱作、稻作和水旱轮作三种耕作模式下不同生物炭对PAHs的阻控效果,揭示了低温制备型生物和水旱轮作相结合可最大程度降低农田土壤中PAHs的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构建了适用于长三角区域典型PAHs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为PAHs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宋洋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30148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703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03195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30124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87406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生物-矿物颗粒互作界面多环芳烃的厌氧微生物降解机制

批准号:4150124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赵刚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根系分泌物促进微生物降解土壤多环芳烃的机制及强化措施

批准号:4140135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孟梁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土壤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在多环芳烃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与机理

批准号:4120131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贾春云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生物炭对黑麦草根际土壤中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批准号:4180712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郭美霞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