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复合微球支架材料用于人牙本质再生的探索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77200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刘亦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文昊,李思雨,李健男,赵甜,邓珂慧
关键词:
再生修复牙本质磷灰石生物活化
结项摘要

Dental pulp-dentin complex regeneration is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dentistry, and de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materials research is a frontier field of biomaterials. It is a revolutionary to prolong the life of teeth. Although some materials used can stimulate hard tissue formation, the regenerated hard tissu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rimary dentin. The vital tissue in root canals, existing newly formed vascularity and re-innervations, is not true regeneration but a kind of repair response. Our study is the first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material applied in dentin regeneration. The objects are to explore mechanisms of CaSiO3/TCP/HA/PLGA composite scaffolds providing micro-environment for growth factors aggregation, promoting dental pulp stem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thereby inducing dentin regeneration using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methods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spective. We also hop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site scaffold as a dentin regeneration material, by analyzing individual requirements of its composition, structur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for tooth tissue regeneration.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是现代牙医学的挑战,同时牙齿再生材料研究是生物材料研究的前沿,对牙齿寿命的延长具有革命意义。目前使用的材料虽然可以刺激硬组织的形成,但结构与原始牙本质差别很大,虽然存在新生的血管和神经,但形成的活性组织并不是牙髓组织,只是一种组织修复反应,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牙髓牙本质再生。本项目首次探索性研究以硅钙磷为活性成分以 PLGA为载体的复合微球支架材料在牙本质再生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从交叉学科研究的角度,以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诱导牙本质再生为目的合成制备CaSiO3/TCP/HA/PLGA复合微球支架材料,同时满足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要求。明确复合微球支架材料诱导牙髓干细胞分化,诱导牙本质再生的生物活性;以及体内牙本质再生的过程,为其在牙髓牙本质再生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

项目摘要

牙髓-牙本质再生是现代牙医学的挑战,牙齿再生材料研究是生物材料研究的前沿,对牙齿寿命的延长具有革命意义。目前使用的材料虽然可以刺激硬组织的形成,但结构与原始牙本质差别很大,只是一种组织修复反应,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牙本质再生。本项目首次探索性研究以硅钙磷为活性成分以 PLGA为载体的复合微球支架材料在牙本质再生领域,通过交叉学科研究,以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诱导牙本质再生为目的,自主知识产权合成制备Nano-Si/βTCP/PLGA复合微球支架材料,采用双乳法和冷冻干燥技术,筛选PLGA与无机材料的重量比为85/15,其中10%βTCP,5%Nano-Si,以达到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恰当的机械性能。优化微球直径为500-800微米,化学造孔技术制备微孔,6-7微米的微孔和Nano-Si颗粒均匀分布于微球表面和内部。交联微球后形成多级孔支架结构,大孔孔径为300-500微米,孔隙率达到95%。. 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植入研究,结果显示:微球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支架的多级孔结构以及硅离子的释放有利于hDPCs的黏附和增殖;在成骨培养条件下人hDPCs与微球支架共培养,hDPC检测到COL-1、OCN和DSPP表达,其中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是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标志;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的出现,证实Nano-Si/βTCP/PLGA微球支架材料诱导hDPCs成牙本质分化,形成硬组织。微球支架材料与hDPCs培养后裸鼠皮下埋入,观测到胶原纤维和血管结构的出现,预示硬组织的形成基础。比格犬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动物模型的建立,显示Nano-Si/βTCP/PLGA微球支架材料可以有效控制组织的炎症反应,表现出促进牙本质再生的生物活性,有牙本质再生材料临床应用潜力。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刘亦洪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0872003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生物活性玻璃仿生牙本质支架的构建及其诱导牙髓牙本质再生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5137200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董艳梅
学科分类:E0210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3D生物活性玻璃多功能复合支架在炎症微环境中诱导牙髓再生的研究

批准号:8187075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董艳梅
学科分类:H1503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用于组织工程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材料的研究

批准号:50272079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常江
学科分类:E02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富含腺苷的磷酸钙纳米球/胶原复合生物活性支架促进骨与血管再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8187175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何耀华
学科分类:H0603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