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高发于中国南方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关键在于确定高危人群、预测发病,提高早诊率。在现代3P医学模式下,遗传易感性是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研究提示,鼻咽癌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我们完成了一项鼻咽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了3个新的易感基因区域,并证实HLA区域存在重要的易感基因(Nat Genet. 2010,42:599-603)。然而,目前鼻咽癌的致病性关键基因位点及致病机理仍未明确。在前期基础上,本项目拟针对这些易感基因区域,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群体中罕见有害变异(deleterious)的富集程度,确定鼻咽癌的致病性基因,并进行功能学研究,阐明其致病机理。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望精确定位鼻咽癌致病基因,有利于建立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应用于高危人群筛选,提高早诊率;同时,鼻咽癌致病基因相关机理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最终,实现鼻咽癌预测、预防及个体化治疗。
鼻咽癌是高发于中国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发现,早期治疗效果远高于晚期。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80%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鼻咽癌的防治关键是提高早诊率。遗传易感性是开展鼻咽癌高危人群发病预测,提高早诊率的突破口。本项目通过高通量基因分型平台,获得并比较大量鼻咽癌患者及对照人群的基因型,采用关联分析发现与鼻咽癌相关的致病基因,并进行功能性研究,阐明其致病机理,有利于建立基于基因的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对制定鼻咽癌防治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本项目利用高通量外显子组SNP芯片扫描,获得了鼻咽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的罕见变异图谱。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在已知的易感基因区域中,并不存在与鼻咽癌致病显著相关的罕见变异,与最近的研究报道类似,提示在这些区域中,罕见变异可能对疾病的易患型贡献有限。然而,在这些区域以外,19个罕见变异与鼻咽癌发生相关,其中一变异位于16号染色体KLHDC4基因编码区,仅在患者中高度富集(6/3843; P =1.29E-06)。目前KLHDC4基因相关研究报道极少。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功能实验发现, KLHDC4能够显著影响鼻咽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或成瘤能力并无显著影响;分子机制研究提示,KLHDC4有可能通过调控LSD1/SUV39H1的泛素化降解过程,引起下游组蛋白修饰的变化,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转移,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 另一方面,目前已知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尚未能够完全解释鼻咽癌的遗传方差,提示存在其他易感基因。在前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数据基础上,本项目增加入组样本量,提高了统计学检出效能,通过meta分析,确定了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区域,分别包括CLPTM1L/TERT基因(P=6.3E-13)和CIITA基因(P=4.01E-9),提示这些基因区域对于鼻咽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本项目发现了4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并说明了常见变异和罕见变异对于鼻咽癌易感性均有贡献,进一步探讨了鼻咽癌致病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SCI论文1篇,投稿SCI论文2篇;多次受邀进行国际会议报告,并任会议主持人。本项目研究发现有利于建立基于基因的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发相关预测产品,进行高发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实现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提高早诊率和总体疗效,有利于制定鼻咽癌防治措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鼻咽癌易感基因交互作用及致病机理研究
雀斑致病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研究
XLRP新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鼻咽癌癌变关键致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