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通过对我国进行多次、深入的拟叶蠊亚科物种资源调查,积累大量研究标本、物种分布信息和行为特征信息等原始资料,结合已拥有的标本和资料综合运用比较形态学方法获取多方面信息,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蜚蠊生殖行为特征,主要:1)弄清我国拟叶蠊亚科物种资源组成和分布状态;2)澄清和厘定该亚科内已知属、种级存疑分类单元的分类地位;3)报道新的分类单元,对描述不清楚的分类单元进行补充描述,进一步丰富世界拟叶蠊区系;4)探讨行为特征"旋转卵荚"的生物学意义,比较旋转卵荚类群和其他类群在形态上的异同,建立生殖行为特征和形态结构的关系,为相近亚科的分类地位的界定寻找形态特征证据,明确该亚科的分类地位,同时为属、种级分类单元的归类提供依据。这些对丰富世界蜚蠊区系,深入探讨蜚蠊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项目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材料,初步揭示了拟叶蠊亚科蜚蠊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并确定了蜚蠊“旋转卵荚”特征在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了其应用的理论基础。对拟叶蠊亚科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核对并重新描述了保存在国内外的模式标本7种,拍摄了模式标本的特征图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3新纪录属、27新种,补充描述了已知种类,并绘制了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图,发表研究论文7篇(另1篇待发表)。比较研究了蜚蠊目5科8亚科16属40余种蜚蠊雌虫,详细描记了卵生A型、卵生B型和卵胎生A型的雌性外生殖器和卵荚外部形态特征。研究发现:同种生殖方式蜚蠊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均无差别,生殖方式不同的种类其雌性外生殖器结构不同。通过将蜚蠊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卵荚形态和其相对应的生殖行为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三者呈现相互对应的关系,根据其中任一方面可推断出另两方面的特征;并通过观察雌性外生殖器将其鉴定到亚科或属,解决了未携带卵荚的姬蠊科雌虫的亚科归属问题,确定了“旋转卵荚”重要特征在亚科分类中的适用性。姬蠊亚科微蠊属Anaplectella 种类的雌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其所在亚科其他属的特征明显不同,其特征更接近于蜚蠊科种类的雌性外生殖器的特征,预示该属不属于姬蠊科,该属的分类地位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基于分子数据和形态特征的中国姬蠊科分类订正及姬蠊科亲缘关系研究
中国广头叶蝉亚科分类(半翅目:叶蝉科)
中国窗翅叶蝉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殃叶蝉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