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旅游的地方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116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高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旅游效应旅游地边境旅游民族志研究地方
结项摘要

Borderlands are margins of nation-states where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me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borderlands are becoming strategic points and forefronts for China’s “Opening-up”. Border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border relations as well as a profound force of place reconstruction at the border. Yet, extant border tourism studies are mostly economic-development-oriented. This research adopts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multiple cases including Daluo, Ruili and Dongxing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place making at the border by multi-scalar tourism stakeholders, illustrate the evolution of place, power and identity induced by tourism, and identif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and path for border tourism destinations, aiming to offer policy suggestions fo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border. The research is a border study response to the cultural turn of geography. It helps extend studies on socio-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ill offer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especially the opening-up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rderlands.

边境地区是国家地理和社会上的边缘地带,也是不同社会系统的接触地带。“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边境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前沿和支点。边境旅游是边境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边境地区地方重构的重要动力,但传统的旅游研究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边境旅游。本项目通过民族志方法,对云南打洛、瑞丽和广西东兴等边境口岸地区进行多案例对比研究,剖析多尺度的旅游利益相关群体对边境地方的塑造过程和机制,揭示旅游驱动下地方、权力与认同的演变,识别边境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在此基础上为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是对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的边境研究的响应,是对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拓展,将对“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开放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边境地区是国家地理和社会上的边缘地带,也是不同社会系统的接触地带。“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边境地区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前沿和支点。边境旅游是边境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边境地区地方重构的重要动力,但传统的旅游研究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边境旅游。本项目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地方理论和边界理论,研究不同层级旅游利益相关方作用下边境口岸地区的旅游发展演化特征、机制及其地方综合效应。.研究发现,(1)西南边境旅游呈三阶段演化特征,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快速增长阶段,21世纪前10 年的停滞和衰落阶段,以及近10 年的复兴转型阶段。西北的新疆边境旅游呈现出两阶段的发展演化特征,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入境购物商贸游和21世纪以来的国内口岸观光游,未经历西南边境地区20世纪90年代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期和21世纪初的停滞和衰退期,在空间上也呈境内单侧发展态势。(2)边境旅游从地方层面的经济产业逐渐转化为国家战略视域下的减贫工具、边境社会经济发展手段以及次区域合作途径,重要性不断凸显。国家对边境安全与边境开放的实用主义考量是边境旅游政策走向的决定性因素。(3)边境旅游发展客观上具有守土安边的社会功能。经济利益分享是边境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诉求,但旅游发展不仅是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动力,还是强化边民边界意识和国家认同,促进边境社会再边界化的重要力量。(4)旅游发展驱动下生产性移民的涌入在边境社会的发展变迁中起到关键作用。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密切互动,譬如跨族通婚,一方面模糊了原有的民族界限,另一方面促进了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扩散,提升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弱化了原有的阶层民族认同结构。.研究将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地方理论和边界理论引入边境旅游研究,极大丰富了边境旅游的研究内涵,拓展了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高俊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9972079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632240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7100104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7.6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672153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172200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371090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402036
批准年份:1994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11875189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古城镇旅游地酒吧无地方性的非消费型旅游者感知研究: 维度及其作用

批准号:4170116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黄翅勤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边境口岸城市服务业时空演化机理及其空间效应:以中国-东盟边境口岸城市为例

批准号:4146102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吕韬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旅游商品表征的旅游目的地地方性建构研究

批准号:4190118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卢凯翔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研究

批准号:41671147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明庆忠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