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白垩世是许多脊椎动物类群演化和繁盛的重要时期。现有化石证据表明,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具有保存较好的早白垩世陆相脊椎动物群,近期的重要发现以甘肃马鬃山地区和辽宁西部产出的化石为代表,而南方地区在该时期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非常有限,广西的那派盆地近年来虽有重大发现,但研究程度较低。基于1994年以来的野外考察以及2001年的野外发掘成果,结合近几年的室内工作基础,本项目拟对那派盆地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及其古环境进行综合研究。项目将探讨那派盆地脊椎动物群的组成、性质和相关属种的系统分类位置,研究若干脊椎动物类群的演化,分析含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恢复该地区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比较动物群和其他地区相近时期动物群的异同。课题研究成果将弥补我国南方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研究这一薄弱环节,为该时期南方动物地理区系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甘肃酒泉地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及其古生态研究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及古生态研究
冀西北尚义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及其古地理、古生态意义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早白垩世脊椎动物群及相关地层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