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Rice False Smut)是世界主要稻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 Tak.]侵入谷粒引起。稻曲病菌将谷粒转变成稻曲球,表面覆盖大量粉状、墨绿色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含有微管蛋白抑制剂。被污染的稻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并能引起家畜中毒。因此,稻曲病不仅显著降低水稻产量,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质。近年来,随着高产优质稻的种植,稻曲病呈逐年加重趋势。迄今,世界各国对稻种资源抗稻曲病的遗传评价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全球水稻核心种质为材料,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和水稻全基因组基因型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构建抗稻曲病种质的抗病性指纹图谱,并对稻曲病抗性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性分析,旨在发掘抗稻曲病基因资源,并为开展抗稻曲病分子辅助育种和抗性基因克隆奠定基础。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是世界主要稻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ke.) Tak.]侵入谷粒引起。稻曲病不仅显著降低水稻产量,而且被其病菌污染的稻米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并能引起家畜中毒。因此,系统地对稻种资源的抗稻曲病性评价和遗传分析,是开展抗稻曲病育种和抗性基因克隆的基础。本项目通过连续三年对1200份全球水稻核心种质抗稻曲病性评价,筛选出抗稻曲病的种质200余份;通过对178份核心种质的抗病同源序列指纹图谱分析,将178份种质分为4个亚类,即籼稻、粳稻、秋稻和非洲稻;其抗稻曲病性依次是秋稻>粳稻≌籼稻;通过137份核心种质的抗稻曲病表型和抗病同源序列基因型关联分析,发现8个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通过对5个抗性种质和3个感病种质的关联抗稻曲病数量性状位点的克隆测序,发现在抗感种质间存在碱基的插入/缺失或长度变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水稻抗稻曲病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中国苜蓿遗传资源系统评价与核心种质构建
中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耐低氮胁迫的遗传评价和氮高效相关QTL/基因的关联分析
濒危药用植物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与核心种质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