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大戟属植物中新型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发现,结构修饰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0206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费冬青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占欣,支德娟,代伟,汤伟,于静
关键词:
抗病毒活性微生物转化化学修饰大戟属构效关系
结项摘要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疾病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所以对于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两种大戟属植物青藏大戟和甘肃大戟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因此本课题将以这两种大戟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跟踪筛选出具有明显抗病毒作用的新型活性单体化合物,为该类植物的抗病毒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再通过化学和微生物转化的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以期获得更多结构独特的化合物,同时进行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探讨,进而发现毒性更低、疗效更好的抗病毒先导化合物进行药物开发。

项目摘要

本项目选择大戟属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离并发现其中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萜类及其它活性成分。首先对青藏大戟和甘肃大戟的抗病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了其中21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对甘遂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euphorikanin A为具有新颖骨架的二萜化合物,其结构和绝对构型已通过X-ray单晶衍射实验(Cu Kα)所证实。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修饰研究,得到一系列修饰产物。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病毒生物活性测试。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9,19-cyclolanost-23(Z)-ene-3β,25-diol在50和25μg/ml浓度,euphornin在6.25μg/m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HSV-II病毒CPE的产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发表研究论文9篇,其中8篇为SCI收录论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4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5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00423-00009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两种大戟属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抗抑郁活性研究

批准号:2170206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耿頔
学科分类:B07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茶组植物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批准号:3147042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颖君
学科分类:C0209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黄皮属植物中抗肿瘤活性分子的发现、构效关系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31660094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彭文文
学科分类:C0209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豆科仪花属植物中具扩张血管活性成分的化学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批准号:20672145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庾石山
学科分类:B0703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