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随之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特别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从卫星图片上,可以经常清晰地看到一个霾层覆盖于其上。能见度的降低和高光学厚度,除了与高气溶胶浓度有关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其吸湿生长特性。相对湿度在90%-99%的时候,气溶胶粒子以指数形式吸湿增长;相对湿度接近或稍过100%情况下的吸湿行为,与过饱和下成长为云滴的能力密切相关。人类排放的气溶胶粒子尤其是二次气溶胶可以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滴谱的特征,这是气候变化中不确定性最大的一个因素。本项目建议,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华北地区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粒子尺度谱、粒子光学特性、非过饱和高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特性、过饱和下的核化特性、增长和化学成分谱特性。重点研究高相对湿度下粒子的吸湿特性及其与云微物理之间的关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基于体素化图卷积网络的三维点云目标检测方法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高时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吸湿增长因子测量系统的设计及华北地区气溶胶吸湿特性观测研究
基于光学特性测量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观测研究
华北地区大气污染对气溶胶和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
黑碳气溶胶光吸收的吸湿增长特性测量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