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对全国产粮大县农民收入及利益补偿机制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选取吉林榆树市、河南滑县、黑龙江绥化市、湖南宁乡县四个产量大县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四个产量大县农户利益补偿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构成要素。其次,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定量分析,评估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四个产粮大县的实施效果;并进一步从四个产量大县农户收入与全国农民收入的差距、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纯收入差距两个角度提出粮食直补的合理补偿标准。最后,通过总结四个产粮大县农户利益补偿机制的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粮食主产区农户利益补偿机制建设及调动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1、摘要 . 我国13共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近70%,为全国提供了80%以上的商品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利益低,粮食主产区以及主产区农民因生产粮食损失了一部分发展权益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偿,而粮食主销区和商品粮消费者从中获益但并未支付相应成本。因此,如果能建立完善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在合理的成本下,使主产区能够获得与其对粮食安全贡献相一致的补偿,对提高主产区政府及农户长期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现行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发现,发放在一卡通中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对提高农户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但由于补贴资金太少以及普惠制的发放方式,补贴在提高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以及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方面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农机购置补贴以及产粮大县补贴也存在补贴资金太少,与主产区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不相符的情况。. 基于对建立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现有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不足的分析,本研究提出要构建以利益补偿专项资金为核心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并明确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基金的主客体、利益补偿资金测算方法、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2、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取得成果.项目按期完成,具体成果如下:.(1)项目研究报告1份,见报告正文。题目为“建立粮食主产区农户利益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榆树、滑县、绥化、宁乡四个产粮大县为例”.(2)期刊论文8篇,见附件及成果列表.(3)调研报告4份,见附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中国农户粮作经营行为与效率的实证研究- - 以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为例
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影响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机制与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案例
粮食主产区耕地休耕规模、区域及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粮食主产区小农水建后农户参与式管护行为与政府扶持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