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野生稻是迄今发现的我国乃至全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分布于低丘、沼泽水沟和水塘的四周。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境的自然选择,抗逆性较强,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了的特异基因,因此是全球宝贵的稻种资源。我国已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将以不同生态环境的东乡野生稻为材料,选择与干旱有关的多个指标对其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并进行单因素逐步回归、通径、灰色关联分析,开展直接及间接评价,确立最佳评价体系,探明东乡野生稻不同生态环境个体抗旱性的差异,分析抗旱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抗旱性的遗传机理,为培育抗旱水稻新品种,提高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生产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奠定基础。
“东乡野生稻”是迄今发现的我国乃至全球最北的普通野生稻,是全球宝贵的稻种资源。本研究以不同生态环境的东乡野生稻为材料,选择与干旱有关的多个指标对其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建立评价体系,研究东乡野生稻不同生态环境个体抗旱性的差异,分析抗旱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其抗旱性的遗传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逐步回归、通径、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抗旱性评价体系。.(2)“东乡野生稻”具有较栽培稻更强的抗旱性,且不同居群的材料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其抗旱性形成与其原生境状况有关,可作为水稻抗旱遗传改良的宝贵自然资源。.(3)构建了一张以“东乡野生稻”为亲本的分子连锁遗传图谱,定位了“东乡野生稻”抗旱性QTL,共检测到16个苗期抗旱相关QTL位点,32个孕穗期抗旱相关QTL位点。该图谱亦可用于其他性状研究。.(4)比较分析苗期与孕穗期的QTL定位结果,发现在苗期与孕穗期都存在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现象,而且控制孕穗期相关性状的QTL热点区也是控制苗期相关性状的QTL区域,说明苗期和孕穗期的抗旱性紧密相关。.(5)利用“东乡野生稻”的抗旱特性,通过系统转育构建了100余份携带有“东乡野生稻”抗旱特性的栽培稻株系,为后续抗旱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构建了“东乡野生稻”QTL-NILs近等基因系材料。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和本项目发展的材料又申报了2012年国家基金项目并获得资助,使该研究能够系统、深入地进行。.该研究为水稻抗旱性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江西东乡野生稻耐寒性的遗传生理研究
江西东乡野生稻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遗传机理研究
江西东乡野生稻的居群遗传结构及其保护遗传学
江西东乡野生稻耐冷QTL定位及相关基因候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