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临床主要致盲眼病,近年研究表明补体因子H(CFH)基因变异与AMD发病密切相关,C等位基因是危险因子,我们前期研究显示杞黄颗粒对AMD患者和实验性视网膜光损伤治疗有效。本项目拟筛选肝肾阴虚型AMD患者,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观察CFH野生型和突变杂合子、突变纯合子片段三种基因型表现,选取每种基因型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分析风险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揭示AMD肝肾阴虚型患者CFH基因变异特征;并经分组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FH浓度,反映其编码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膜攻复合体(C5b-9)血浆含量,体现补体系统被异常激活后AMD致病物质的体内分布情况,同时就治疗前后CFH三种基因型表现频率进行对比,探明杞黄颗粒对CFH基因变异的干预机制,为杞黄颗粒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项目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临床主要致盲眼病,近年研究表明补体因子H(CFH)基因变异与AMD发病密切相关,C等位基因是危险因子,我们前期研究显示杞黄颗粒对AMD患者和实验性视网膜光损伤治疗有效。.【研究内容】CFH基因型在肝肾阴虚型AMD患者群中的分布规律,杞黄颗粒对肝肾阴虚型AMD患者CFH基因变异的干预机制。.【重要结果】AMD患者治疗前C等位基因占18.33%。杞黄颗粒组治疗前后CFH Y402H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杞黄颗粒组与维生素C组比较,等位基因T/C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杞黄颗粒在等位基因T突变成风险等位基因C进程中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杞黄颗粒对AMD患者血清CFH因子表达量有上调作用,对sC5b-9有下调作用,杞黄颗粒比维生素C下调C5b-9的表达作用更显著。.【关键数据】治疗前所有120例AMD患者中,TT基因型76例,TC基因型44例,CC基因型未检出,其中TC基因占36.67%,C等位基因占18.33%。实验组治疗前后等位基因频率为T 78.23%/76.61%,C 21.77%/23.39%,治疗前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等位基因T/C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sCFH表达水平为249.27±82.14pg/ml,治疗后为338.22±88.06pg/m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sC5b-9表达水平为78.10±28.05pg/ml,治疗后sC5b-9表达水为44.19±24.90pg/ml,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结论】杞黄颗粒对AMD患者血清CFH因子表达量有上调作用,降低风险等位基因C的分布,对sC5b-9有下调作用,充分显示出杞黄颗粒治疗AMD的科学依据。.【科学意义】以基因多态性为特征的CFH基因变异是AMD致病关键,降低风险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提高CFH表达水平,抑制补体激活通路,降低C5b-9浓度,有利于AMD的治疗。本项目研究主要证实杞黄颗粒对AMD患者血清CFH因子表达量有上调作用,降低风险等位基因C的分布,对sC5b-9有下调作用,充分显示出杞黄颗粒治疗AMD的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和开发AMD的中医药治疗方药具有深远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Engineering Leaf-Like UiO-66-SO_3H Membranes for Selective Transport of Cations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CFH及补体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异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miRNA-23a调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杞灵颗粒的干预作用
基于CFH上下游调控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干预机制
RGR剪接变异体RGR-d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