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集成电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高密度集成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多功能异质集成、降低制造成本,突破集成电路互连和布线瓶颈。其核心技术包括TSV制作、晶圆减薄、薄晶圆拿持以及键合等技术。微钎料凸点互连在芯片-芯片、芯片-晶圆以及晶圆-晶圆键合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三维集成电路的互连密度的持续增加,凸点向超细节距,超高密度方向发展,这给凸点材料、制备、互连工艺和可靠性提出了很多难题。本项目针对微凸点合金化、液固反应扩散控制方法、钎料和金属间化合物焊点可靠性比较以及芯片-晶圆混合键合技术开展研究。通过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解决超细节距钎料凸点的互连技术难点;获得微合金化钎料凸点和带有缓冲层凸点材料与制备工艺,实现高可靠性芯片互连;获得利用最小节距为10微米的微凸点芯片/晶圆混合键合方法与材料体系,实现至少三层芯片的高产率、高可靠性堆叠。研究成果为三维集成电路键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
由于摩尔定律走到物理极限,三维集成成为微电子核心技术,来持续实现成未来微电子产品小型化,多功能化,高密度,高速和低成本。本项目针对3D IC集成互连技术,特别是超细微凸点互连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三维集成电路堆叠垂直互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主要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结果有:(1)完成细节距铜柱钎料凸点的微合金化材料与工艺研究,基于液固润湿反应对Cu/Sn凸点的多元合金化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铜柱Sn-x(0.3-2)Ag,Sn-0.5Cu-1Ag,Sn-x(0.03-0.07)Cr, Sn-x(0.03-0.07)Ni微凸点。(2)完成钎料焊点和 IMC 焊点的制备和热循环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CuSn IMC本身有所谓的脆性,但热循环可靠性要优于焊料焊点。(3)完成微凸点2.5D硅通孔转接板互连技术研究,开发并获得了孔深宽比为6:1的硅转接板,尺寸为22.6×20.44×0.12mm3。完成芯片/转接板/基板的微组装。(4)完成薄型的3D WLCSP封装技术开发,TSV直径为40μm, 硅厚度100μm,深宽比为2.5:1.铜柱凸点的高度和直径分别为50μm。研发了关键工艺包括临时键合,硅干法刻蚀,低温化学汽相沉积,氧化物绝缘层刻蚀,电镀填孔,再布线,和拆键合。5)开展了液态印刷微凸点的装备设计和搭建,探索制备工艺,对微凸点制备进行了工艺仿真和验证。.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证明超细节距微凸点可以通过液固反应来实现合金化;三维互连堆叠焊点如果都转变成IMC,可能得到更好的热应力可靠性;2.5D封装、薄型的3D WLCSP封装的制备和互连都非常复杂,薄圆片拿持和翘曲控制是核心技术;液态印刷为未来制备微细凸点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Combining Spectral Unmixing and 3D/2D Dense Networks with Early-Exiting Strategy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微钎料凸台快速感应自发热重熔的微电子面阵封装与组装互连成形机制
Sn基钎料互连焊点晶体取向和微观组织非均匀演变机理
人造微纳结构上锡钎料的润湿特性
面向高密度互连的Sn单晶粒微凸点热疲劳微观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