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瘙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40340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袁晓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健,伍冠一,杨雁,朱婵,王中立,杨妞妞,唐敏,侍昊
关键词:
消风散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结项摘要

The most troublesome symptom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is itch . It influence the daily life severely.Up to now western medice treat ACD by antihistamines and glucocorticoids. However, antihistamines shows no definite effect and last too shortly and glucocorticoids has antiinflammation effect accompanied by severe side effect.Hence,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method of relieving the itch. Our preliminary work shows Xiaofeng Decoction is relatively effective and safe for ACD, but there were no reports about its mechanism of relieving itch. Therefore, our aim is to set up ACD mice model to evalutate the functions of treating itch and mechanism analysis. The result may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Xiaofeng Decoction treating ACD itch by synthesizing behavioral tests, electrophysiology, cell culture, and immunochemistry techniques . Maybe these work supply the lab basis for guiding clinical practice. Also we want to analyze the pathogenesis from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reveal TCM character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简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令人困扰的最突出症状即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临床常应用抗组织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抗组胺药疗效不很确切,作用较短暂,而糖皮质激素虽具抗炎作用,但止痒效果不理想,并且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研究对ACD的安全有效的止痒方法意义重大。我们前期的动物实验显示,消风散对ACD治疗有效。然而,对该方止痒机制的研究,尚无明确报道。故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ACD的瘙痒动物模型,对消风散治疗瘙痒的作用进行疗效评价和机理分析。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综合采用小鼠行为学检测、细胞培养,电生理以及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揭示消风散治疗ACD瘙痒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运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我们亦将尝试比较中、西医在ACD的病因病机上认识的不同,以揭示中医辨治疾病的特色。

项目摘要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简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令人困扰的最突出症状即常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临床常应用抗组织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抗组胺药疗效不很确切,作用较短暂;而糖皮质激素虽具抗炎作用,但止痒效果不理想,并且常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研究对ACD的安全有效的止痒方法意义重大。我们的动物行为学等实验显示,消风散对ACD治疗有效。然而,对该方止痒机制的研究尚无明确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ACD的瘙痒动物模型,对消风散治疗瘙痒的作用进行了疗效评价和机理分析。本项目综合采用小鼠行为学检测、细胞培养,电生理以及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尝试揭示消风散治疗ACD瘙痒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运用该药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发现,中药方剂消风散对于接触性皮炎瘙痒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消风散降低了ACD小鼠脾脏、胸腺指数;降低了颈背部组织和血清中IFN-γ等水平,上调了IL-4, IL-10等水平,下调了IL-31和IFN-γ水平。IL-4和IL-10是Th2细胞分泌的,IFN-γ与Th1细胞分泌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考虑消风散很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的比例,影响了小鼠局部组织和机体辅助性T细胞的比例和平衡,以上作用可能是消风散抑制ACD的免疫机制之一,这与中医理论阐述的瘙痒主要病机——风邪致痒,及消风散的疏风止痒等为主要功效相类似。这也与中医学理论通过中药调节,调动机体自身的“药库”,达到机体恢复原有阴阳平衡,或达到新的机体的动态平衡的理念不谋而合。进而我们对消风散中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苦参碱(Matrine)做了相关研究,发现苦参碱很可能是通过降低钙通道活性起到抑制瘙痒的作用,它可显著抑制搔抓行为,不仅对组胺(histamine),氯喹(CQ)以及化合物48/80引起的急性瘙痒有效,而且在慢性瘙痒模型特应性皮炎和干皮症小鼠模型上止痒效果显著。此外,电生理学和钙成像结果显示,苦参碱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前N型钙通道抑制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简称DRG)到脊髓背角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我们认为,从中药的活性成分而言,对于瘙痒性疾病,特别是对非组胺依赖性和慢性瘙痒,苦参碱是潜在的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突触前N型钙通道所致。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袁晓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P物质拮抗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

批准号:39470749
批准年份:1994
负责人:章如新
学科分类:H1401
资助金额: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肠道微生态学探讨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8150362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周才杰
学科分类:H3114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Tfh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8147067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成硕
学科分类:H1401
资助金额:7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38870820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郑鸿祥
学科分类:H1401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