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锰为基础的尖晶石型LiMn2O4(及层状LiMnO2)是最有可能替代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的资源贫乏、昂贵和污染性大的LiCoO2的正极材料之一。但, 氧化锰锂材料的循环性能不好,尤其是在较高温度下容量衰减较快。研究表明,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合成方法。本课题基于无焰燃烧合成的方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利用原料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合理配比及对加热温度的控制,研究Li-Mn-O系正极材料燃烧反应速率的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传统液相燃烧合成法燃烧过程难以控制,产物结晶度较低、团聚严重、电化学性能不理想的问题;研究其热力学、动力学过程,阐明此方法制备Li-Mn-O正极材料的反应机理。云南锰储量丰富,本项目将为锰资源附加值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锂、锰的硝酸盐和醋酸盐为原料,在500℃保温3h的条件下,改变不同的NO3-/Ac-摩尔比合成正极材料。当n(NO3-/Ac-)=1和3/2时,得到的产物非常蓬松,粒径均匀,为无焰燃烧合成的产物;n(NO3-/Ac-)<1时,不完全是无焰燃烧的产物;n(NO3-/Ac-)>3/2时,是有焰燃烧的产物。当n(NO3-/Ac-)=1,产物颗粒尺寸最大,为120-200nm。当n(NO3-/Ac-)=3/7和7/3时,能合成纯相的尖晶石型LiMn2O4,此时产物有最大的初始比容量,在0.1C倍率下最高为115mAh•g-1,2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5.7%。. 以LiNO3和MnAc2为原料,外加浓硝酸为辅助氧化剂液相燃烧合成LiMn2O4,研究了硝酸浓度、燃烧温度、保温时间以及二次焙烧对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CHNO3≤9mol•L-1时,属于无焰燃烧,CHNO3>9mol•L-1时,燃烧产物呈片状,不蓬松,非无焰燃烧;XRD分析显示,不同硝酸浓度下所得产物的主晶相均为LiMn2O4,0<CHNO3≤9mol•L-1时,产物中杂质为Mn3O4,CHNO3>9mol•L-1时,产物中杂质为Mn2O3;微观形貌显示,当外加硝酸浓度为9mol•L-1时,产物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分布范围为240nm-400nm,颗粒间界面较为清晰。. 在二价阳离子掺杂中,掺Mg产物中x(Mg) ≥ 0.06时得到了纯相,结晶性较好,颗粒形貌大小分布均匀、团聚减轻、呈类球形体,粒径尺寸为80 - 200 nm。其中LiMgxMn2-xO4(0.02 ≤ x ≤ 0.06)的电性能较好,随x(Mg)增大,初始放电比容量依次为115.7、113.0和114.2 mAh/g,40次充放电后的容量保持率依次为85.5%、86.8%和82.5%。. 三价阳离子掺杂中,掺Co化合物在500 ℃燃烧反应3 h中x(Co) = 0.08和0.1时,产物几乎为纯相,结晶性较好。在500 ℃燃烧3 h再以600 ℃二次焙烧3 h所得掺Co产物的颗粒形貌分散均匀,类球形体,颗粒尺寸比仅燃烧的要稍大,平均100 - 250 nm,其中LiCoxMn2-xO4(0.02 ≤ x ≤ 0.08)初始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都较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液相燃烧合成Li-Mn-O体系锂离子正极材料及性能研究
一种合成Li-Mn-O系高性能锂离子正极材料新方法及其机理研究
燃烧合成制备高倍率锰酸锂正极材料及性能研究
煤粉O2/CO2无焰燃烧NOx排放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