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AM)是由专性共生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互惠共生体,以其在根皮层细胞内所形成的丛枝结构而得名。通常认为丛枝的功能是共生真菌与植物之间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然而,国内外均有试验表明丛枝的生长发育与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项目拟以AM 真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棉花黄萎病和大豆胞囊线虫病为研究对象,采用隔网分室与分根试验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杂交等方法重点探索丛枝的生长扩展速率、发育阶段、着生数量等在拮抗病原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为探讨丛枝的新功能提供实验依据。另外,泡囊的大小、数量和定殖区域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也是本项目一部分研究内容。该项目对于菌根诱导植物抗病性机制的创新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实际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紫禁城古建筑土作技术研究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在两种一枝黄花属植物获取资源中的作用
Bt基因导入对玉米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关系及其诱导抗病性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在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相关基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