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已知最早的现代人化石产地-萨拉乌苏遗址的层位、年代与生态环境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7120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8.00
负责人:李保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牛东风,司月君,郭亿华,胡观冠,郑春红
关键词:
时代东北亚已知最早的现代人化石产地生态环境萨拉乌苏遗址
结项摘要

The study of strata in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of Mu Us Desert suggests that Ordos Man is modern human with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Neanderthal, and is also known as the earliest modern human in Northeast Asia. However, whether the age of Salawuau site where the Ordos Man fossils were contained is of MIS3-4 or MIS 5 still remains controversial,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alawusu remains unknown. This research will be carried out as follows: 1. to investigate the strata of 3 sections of Salawusu sites in the Salawusu River and determine their ages; 2. to figure out the litholog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layers with Salawusu site, as well a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and their contrast; 3. to date OSL and ESR ages; 4.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rdos Man revealed by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fossil vertebrates, molluscs and pollen and other kinds of climate proxies in the Salawusu sites; 5.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rdos Man period and how to respond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research is of grea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the earliest modern human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global climate variations in the Late Quaternary.

对分布于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沿岸地层中的研究表明,"河套人"是"兼具少量尼安德特人的特征"的现代人类,也是东北亚已知的最早的现代人。然而,对河套人活动的萨拉乌苏遗址的时代属于"MIS3-4"还是"MIS5",迄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而对河套人时期的生态环境几乎无人问津。为此,本项目拟开展:1. 萨拉乌苏河沿岸3个含萨拉乌苏遗址剖面的地层调查与时代划分;2. 遗址层位的岩性、沉积相特征,其层位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与对比;3. 遗址的OSL和铀系法年代;4.遗址地质信息(具有指示生态环境的脊椎动物、软体动物和孢粉化石及各类气候代用指标)指示的河套人时期的生态环境;5.河套人时期生态环境及其对过去全球变化、东亚季风演化的响应。本项目工作成果对于深入理解东北亚最早的现代人类生存的区域生态环境及其对晚第四纪全球变化-东亚季风环境演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摘要:河套人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已知的最早的现代人,但长期以来对河套人活动的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的时代属于“MIS3—4”还是“MIS5”存在很大分歧,而对河套人时期的生态环境几乎无人问津。为此,本项目重点选择萨拉乌苏河谷范家沟湾的萨拉乌苏遗址进行了地层层位、年代与生态环境的探讨。本项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结果:.1.萨拉乌苏遗址的OSL年代起止时间为115.10~92.50 ka BP,大致相当于MIS5c~MIS5d。其中,含石器的萨拉乌苏遗址的年代为97.00~93.00 ka BP。2.根据对气候代用指标—主量化学元素的分析结果,提出河套人生活时期—MIS5c+d东亚冬夏季风经历了17个旋回的高分辨率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平均约为1350a/季风旋回)。3.对含石器的萨拉乌苏遗址的孢粉分析与研究,揭示了97.00~93.00 ka BP的河套人生活时期经历了5个极温暖草原、2个温暖草原、7个温暖荒漠草原、1个温凉荒漠草原和1个温凉荒漠的自然阶段的生态环境变化,且主要表现为温暖极温暖草原带与温暖荒漠草原带交替演变。4.确定了河套人最早在萨拉乌苏河谷出现的时间是150ka BP,其延续的时间——150~75 ka BP。这一结果,将近年确定的我国现代人类最早出现的年代(道县人和许昌人)向前延续了25 ka。据此提出,萨拉乌苏河谷是中国乃至东亚现代人类的发源地。本项目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河套人在现代人类进化的位置、生存的区域生态环境及其对全球变化—东亚季风环境演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DOI:10.3969/j.issn.1005-2542.2020.02.009
发表时间:2020
2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8.07.019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DOI:10.13336/j.1003-6520.hve.20201778
发表时间:2021
4

一种快速的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及其在脉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一种快速的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及其在脉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DOI:10.19650/j.cnki.cjsi.J1905818
发表时间:2020
5

应用改进的 Kudryashov方法求解演化方程

应用改进的 Kudryashov方法求解演化方程

DOI:
发表时间:2018

李保生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37133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7502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471139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71136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772118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4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971009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17419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萨拉乌苏河流域沉积序列与生物化石记录的晚第四纪季风环境演变

批准号:40772118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李保生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4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晚第四纪以来萨拉乌苏流域多波动的风砂沉积环境演化

批准号:49971009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李保生
学科分类:D01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现代人在中国出现与扩散的化石证据

批准号:4163010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武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优化US-ESR测年方法及华南早期现代人遗址的年代研究

批准号:4187743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邵庆丰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