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野外地貌、新构造和新生代沉积物的调查,室内年代实验和卫片解译研究,对研究区的新构造应力场、盆地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以下几个方面新认识:1.根据地貌变形特征,活动构造分布状况、活动特征和力学性质以及晚新生代沉积相带的重向和横向变化规律建立了本区新构造应力场;2.将挤压构盆地划分四个地貌单元,它们呈带状序列与主压应力方向垂直分布,对盆地形成机制做了分析;3.将挤压作用下的地貌面错断、挠曲和翘起变形特征划分为五种类型;4.建立我国干旱区砾石风化圈厚度与时间关系式来推算地貌年龄;5.对新构造期进行初步划分,确立本区地貌演化模式并和青藏高原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
北祁连山西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与酒西盆地形成研究
华北新生代构造应力机制与盆地演化
天山与祁连山北麓冲断带及前陆盆地演化
天山北麓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及其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