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已使陆地生态系统的氮负荷明显增加,由此导致生态系统诸多过程发生变化,外源氮输入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是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三江平原是我国近50年来沼泽湿地垦殖面积最大的地区,沼泽湿地生态过程的变化与农业生产活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外源氮输入条件下沼泽湿地碳累积与分解过程、植物碳/氮分配、土壤碳组分、微生物活性、生物酶活性、氮的可利用性等变化及其与土壤活性碳库动态、土壤呼吸变化的关系等相关研究,阐明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对长期外源氮输入累积效应的研究,分析沼泽湿地土壤碳库变化与氮输入的关系,探讨长期氮累积对沼泽湿地碳收支的影响及固碳潜力与变化趋势。开展此项研究,有助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保护与区域农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碳、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货币政策与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外源氮、磷持续输入对沼泽湿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外源氮输入增加与植物入侵对盐沼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
东北寒区多年冻土退化对沼泽湿地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研究
外源碳输入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