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组件热斑效应影响分析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37718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8.00
负责人:段其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重庆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新,L·Zhang,杨帆,林景栋,赖俊峰,徐宏英,李丰兵,tallha akram,钱雅楠
关键词:
光伏系统拓扑结构光伏系统数学模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热斑效应
结项摘要

The "hot spot effect" ,a phenomenon which is caused by the shadow of trees, cloud, ornithocopros,or even the dust, impaces the photovoltaic module seriously. The "hot spot effect" may not only decrease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shadowed PV,but also cause the reverse voltage of the shadowed PV and become the extra load of the system. As a result, it endangers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a lot. This project aims at the mechanism of "hot spot effect" and reserchs its effect towards system deeply, putting forward a new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photovoltaic system、building the optimized DC/DC converter、inverter or miro-inverter form、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control strategy、intelligent MPPT algorithm and the shadow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reserching and exploring new control method toward the "hot spot effect" of photovoltaic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cienticy of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under non-uniform enviromen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hotovoltaic system.

"热斑效应"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受到树木、云层、鸟粪等遮挡,或因长期未清洁而积累灰尘等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严重威胁系统正常运行的现象。"热斑效应"不仅会使其光伏转换效率急剧下降,严重时还成为负载吸收系统功率并生热,甚至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本项目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热斑效应",对其产生机理和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改变光伏阵列拓扑结构、建立优化的DC/DC变换、逆变和微逆变方式、组合优化控制策略、智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以及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遮阴检测算法等,研究和探索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热斑效应"新的控制方法,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均匀光照下的转换效率,为保障光伏发电系统安全与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项目摘要

“热斑效应”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受到树木、云层、鸟粪等遮挡,或因长期未清洁而积累灰尘等情况下,出现的一种严重威胁系统正常运行的现象。“热斑效应”不仅会使其光伏转换效率急剧下降,严重时还成为负载吸收系统功率并生热,甚至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本项目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热斑效应”,对其产生机理和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改变光伏阵列拓扑结构、建立优化的多层级联DC/DC变换器、组合优化控制策略、智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以及新型的光伏阵列阴影检测方法等,其中主要的研究成果为:(1)针对复杂不均匀光照情况下光伏组件或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呈现严重非线性及多极值点的问题,鉴于粒子群算法和人工鱼群算法在多维多峰函数优化、全局寻优方面的良好性能,提出了带扩展记忆粒子群优化人工鱼群MPPT控制方法和自适应全局最优引导的人工鱼群MPPT控制方法;(2)针对不均匀光照下光伏阵列功率输出的多峰特性,在综合考虑实际系统响应速度和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精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粒子群算法的MPPT控制方法;(3)为了克服热斑效应造成的光伏发电系统输出P-V曲线的多峰值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变步长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4)针对光伏阵列在部分遮荫的情况下会出现的P-V曲线的多峰特性,难以用常规的方法跟踪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和全局扫描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5)为了从根源上降低不均匀光照下对光伏系统的影响,实现对单块光伏电池板的独立控制,通过分析对比现有光伏系统拓扑结构以及MPPT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多层级联DC/DC转换器与新型的智能MPPT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本项目研究和探索了针对光伏系统“热斑效应”新的控制方法,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均匀光照以及“热斑效应”下的转换效率,为保障光伏发电系统安全与可靠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4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5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段其昌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件级电力电子变换(MLPE)及其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5187719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陈敏
学科分类:E0706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混合储能系统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应用控制方法研究

批准号:5117704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建成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InAs基半导体材料的热光伏效应及其在低温辐射体热光伏发电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批准号:6127413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胡淑红
学科分类:F0405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光伏发电规划亚健康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批准号:5150705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臧海祥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