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中医学多归于血脉瘀阻的范畴,但同为血瘀为何有的病情稳定,有的发生心血管事件?结合中医毒邪致病特点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特点,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说:因瘀化毒、瘀毒互结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是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围绕此假说,根据瘀、毒致病临床表征和微观病理特点,建立瘀、毒和瘀毒互结致病的指征体系;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瘀毒转化特点,丰富和完善瘀毒互结致病指标体系;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活血或活血解毒干预前后临床表征和微观病理变化,以效析因验证瘀毒互结、转化致病的指标体系;实验研究模拟因瘀化毒、瘀毒互结的病理变化,进一步系统验证瘀毒互结、转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和计算机智能技术,构建冠心病因瘀化毒病因病机学说,并建立基于此学说的冠心病辨证诊疗和事件发生的预警体系,这对创新冠心病病因病机学、中医治疗方法学和提高临床防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本课题针对冠心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围绕假说:因瘀化毒、瘀毒互结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是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通过古代文献分析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建立“瘀”、“毒”不同指征体系,包括“瘀”、“毒”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微观指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系统归纳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瘀、毒致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与炎症、血小板活化和血栓相关因子的关系,科学评价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因“瘀”致“毒”及瘀毒相互转化在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冠心病稳定期患者毒邪致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指标8项:中度心绞痛、重度心绞痛、重度口苦、老舌、舌青、舌青紫、剥苔、舌下络脉紫红或绛紫,次要指标6项:hs-CRP>3mg/dl、纤维蛋白原短期内显著升高、P选择素短期内显著升高、高胆固醇病史、高血压史2~3级、糖尿病病史。采用以药测证求因方法,从活血及活血解毒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微观病理指标变化,研究建立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瘀”、“毒”病因及其互结从化的指征体系。通过复制冠心病急性心梗大鼠模型、冠脉微血栓形成大鼠模型、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实验、TNF-α诱导人内皮细胞与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实验,分别从整体、细胞、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等方面研究活血及活血解毒干预后“瘀”、“毒”指征的变化,为活血解毒配伍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脾肾气化失常、瘀毒损伤肾络"病因病机的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蛋白质组学冠心病血瘀证瘀毒病机转变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虚-瘀-浊-毒”有害网络的病机学研究
基于凝血酶毒性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瘀毒病机和化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