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匠作视野下天津近代建筑营造工法的整体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60834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胡子楠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城建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林耕,张敏,冯琳,李巍,孙艳晨,周炜杰,刘一玮,孟蕾
关键词:
营造工法天津近代建筑匠作整体性
结项摘要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has undergon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craft system to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system.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new system, construction method is the core element and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 in the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As the forerunner and main part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transition, Tianjin carried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raftsman and integrality principle, the project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ianjin. Based on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archives and investigating construction remains in early, the database and building full information models are built with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and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above, by analyzing the management on craftsman, the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researched from personne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system,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study. By exploring the operation on craftsman, the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studied from utilization of material, tool equipment, tectonic mode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By comparing on the dimension of “time-space”, evolution and regional feature of 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revealed. The project is a fundament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cognition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which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protection and repair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transition.

中国近代建筑经历了由传统营造体系向现代化工业体系的转变,营造工法作为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是中国近代建筑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技术问题。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建筑转型的先导和主体之一,承载了近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变迁。本课题基于匠作视角与整体性原则,将天津近代建筑营造工法作为研究对象。以前期原始档案发掘整理和遗存营造案例调查为基础,依托三维激光扫描与信息数字化技术,建立数据库与全信息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匠作管理层面的分析,从人员组织、施工制度、监督制度与技术传习等方面展开营造工法的机制研究;通过对匠作操作层面的探究,从材料使用、工具设备、构造做法与工艺流程等方面展开营造工法的技术研究;通过“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下的比较,揭示营造工法的发展演变及地域特征。本课题是基于中国近代建筑完整性认知的基础研究,对于近代建筑遗产的鉴定、保护和修缮以及转型期地区建筑文化的构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匠作传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内涵,而营造工法则是近代中国现代化建造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本项目通过匠作视角去研究营造工法问题,籍此深入分析天津近代建筑技术的特点与转型动因,进而建立对其的整体性认知。项目首先对近代天津营造业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与口述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对遗存案例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了近代天津建筑营造工法综合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匠作管理层面的剖析,从人员组织、施工模式、监督制度与技术传习方面展开营造工法的机制研究;通过对匠作操作层面的探究,从材料使用、工具设备、构造做法与工艺流程方面展开营造工法的技术研究;最后,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分析天津近代化过程中社会、制度、文化、科技、工业等方面的具体事件对建造活动的影响与作用,完成了近代天津建筑营造工法的发展演变与地域特征研究。项目挖掘并系统梳理了近代天津营造业的一手史料,透过营造工法操作主体的视角分析了建造问题,并以整体性原则还原了具有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的近代天津营造工法的历史存在状态。在执行期内,项目组共发表期刊论文5篇,发表会议论文4篇(国际3篇、国内1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指导完成学位论文4篇,建立数据库1个,并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为天津文化遗产的修缮、开发、宣传、志愿者等机构与组织提供学术服务与技术支持。综上,本项目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与天津近代史的研究作出了有益补充,为文化遗产的实物鉴定、修缮方案制定以及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为地区建筑文化基因的传承提供了基础信息,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4.015
发表时间:2019
4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DOI:10.11842/wst.2017.02.019
发表时间:2017
5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1

胡子楠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匠作体系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

批准号:5150820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成丽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尺系·手风·匠派·形制——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的整体性研究

批准号:5137835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浈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行业视野下的中国近代机场建筑形制演进研究

批准号:5177861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欧阳杰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4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国建筑现代转型视野下的近代建筑传媒研究

批准号:5110810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源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