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其独特的山地- - 盆地地域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与周边区域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相互渗透,使得准噶尔盆地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多样性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鳞翅目昆虫在害虫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监测和动物地理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很多种类为农、林、果树的重要害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一些类群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通常被看做指示生物;本项目拟对新疆准噶尔盆地鳞翅目昆虫区系组成进行研究,探寻准噶尔盆地不同生态类型中昆虫物种多样性,并比较该区域内鳞翅目昆虫区系组成与周边毗邻国家及地区的关系,探讨区域内鳞翅目昆虫(以蝴蝶为主)中的指示物种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鳞翅目昆虫对准噶尔盆地内环境变化的指示作用,为丰富我国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研究地理区系分析及起源提供材料,为农、林业上害虫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鳞翅目昆虫包括蝴蝶和蛾子,是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生物多样性、生物监测、动物地理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项目对新疆准噶尔盆地鳞翅目特别是蛾类进行系统调查和鉴定,已知蛾类共8科,197属,469种,发现了新种2个:Acronicta (Subacronicta) clandestina Volynkin, Matov, Gyulai & Chen;Deltote yingyanga Volynkin & Chen;中国新记录种4种Pheosia tremula Clerck;Saturnia pavonia (Linnaeus);Heterospila nigripalpis (Walker);Joelminetia kostjuki Speidel & Witt。 所有种类中纯古北种383种,占到了81.66%,纯蒙新区种类为45.42%;从科级水平分析,夜蛾科种类最多,共135属364种,占新疆蛾类总数的属种比例分别为68.53%和77.61%;大蚕蛾属和种数量均最少,仅2属2种;在各科跨界分布的蛾类中,二区型明显多于其它型,且以含东洋界的跨区区系型为主,仅毒蛾科无含东洋界的跨区区系型分布,而是含新北界与含非洲界的跨区区系型各1种,分别占16.67%。仅灯蛾表现为含新北界的跨区区系型多于含东洋界的跨区区系型,分别占12%和4%;其余各科含东洋界的跨区区系型种类均高于其他跨区区系型。与周边国家或地区蛾类区系相似性比较,新疆蛾类与蒙古的共有种是最多的,占新疆所有的26.28%;其次是与俄罗斯地区的共有种,占19.66%,主要属于枯叶蛾、毒蛾、天蛾、灯蛾;与青海和西藏也呈现出较高的共有种,分别为14.74%和11.97%,主要是夜蛾科、天蛾科和毒蛾科。以石河子大泉沟为固定样地,研究了准噶尔盆地南缘蛾类季节分布规律,4月份和10月份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较少,主要以一化性的蛾类为主;7月份蛾类物种数最多,8月份诱集到的个体数量最多,均以多化性的种类为主。相关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1篇,已完成校稿的2篇,投稿在审3篇,部分结果还在整理中。研究结果为丰富我国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昆虫地理区系分析及演化提供材料,对于阐明鳞翅目昆虫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新疆食蚜蝇亚科昆虫分类和区系研究
新疆荒漠昆虫区系及其荒漠适应性的研究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及多样性研究
中国脉翅类昆虫区系与多样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