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10个产地的48份野生艾纳香居群的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异地栽培试验的系统对比研究,运用传统分类学、实验分类学、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和手段,比较研究我国艾纳香主要居群的生境因子、形态特征、遗传物质DNA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和相关性,研究遗传和环境因子对艾纳香药用成分的形成和积累的量化作用及其量化饰变效果,最终揭示基因和环境因子对艾纳香药材质量形成机制的影响规律。该工作的开展不仅对道地药材药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可为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调控技术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和佐证,并进一步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外源镁对艾纳香中l-龙脑积累及药材产量影响的协同调控机制研究
艾纳香叶片形态与左旋龙脑关联及其遗传连锁机制研究
艾纳香中L-龙脑的积累规律及分子调控机制
黄檗药材质量和种子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