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目前国内外用于本病血清学诊断的肌幼虫ES抗原、合成的泰威糖抗原及重组抗原等,通过不同血清学方法(ELISA等)均发现在感染后3-4周才开始检出旋毛虫抗体,与其他寄生虫感染血清也有部分交叉反应,而重症病人则可在感染后1-2周死亡;检测循环抗原在理论上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但因其在血清中含量较低,现有血清学方法的检出率仅为29%-49%。该项目拟应用蛋白质组学与免疫组学筛选旋毛虫成囊前期与成囊期幼虫的特异性排泄分泌蛋白作质谱分析,将早期高效表达的抗原基因进行分子克隆、体外表达及纯化,观察其免疫应答特性(旋毛虫属、种或期特异性、抗体类型等)。制备抗重组早期抗原IgY及单抗,建立IgY-单抗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感染与治疗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循环抗原。该项目为提高旋毛虫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出现旋毛虫病暴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快速筛查奠定基础。
目前,国内外用于旋毛虫病血清学诊断的肌幼虫ES抗原、合成的泰威糖抗原及重组抗原等,通过不同血清学方法(ELISA等)均发现在感染后3-4周才开始检出旋毛虫抗体,与其他寄生虫感染血清也有部分交叉反应,而重症病人则可在感染后1-2周死亡;检测循环抗原(CAg)在理论上可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但因其在血清中含量较低,现有方法的检出率仅为29%-49%。该项目应用双向电泳(2-DE)、Western blottiong及质谱分析从旋毛虫特异性排泄分泌蛋白中筛选成囊前期与成囊期幼虫早期表达的抗原,将旋毛虫早期高效表达的抗原基因(TspSP)进行了分子克隆、体外表达及纯化,发现该抗原基因在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成囊前期幼虫和成囊期幼虫4个时期均有转录与表达,该重组抗原与其他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以及正常人血清与正常小鼠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抗原为旋毛虫特异性早期抗原。制备了抗旋毛虫抗原的IgY与单抗,其中8株单抗可与毛虫感染后11d~13d的早期幼虫抗原特异性地反应。建立了检测旋毛虫循环抗原的IgY-IgM单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CAg的敏感性为1ng /mL,在旋毛虫感染后10d CAg的检出率达100%,明显早于旋毛虫抗体IgM的检出率,可用于旋毛虫病的早期特异性诊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基于MPE局部保持投影与ELM的螺旋锥齿轮故障诊断
旋毛虫肌幼虫、成虫及新生幼虫高抗原性抗原基因的基因重组及其表达产物的特性鉴定
旋毛虫未成熟与成熟幼虫共表达抗原的筛选及用于肉类检验的基础研究
旋毛虫Ts87抗原表位的筛选及其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旋毛虫期特异性基因高效表达及强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