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的合成机理与分离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7228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9.00
负责人:李俊寿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建江,张灵振,叶明慧,石随林,张翼飞,郭焕升,苏珊
关键词:
功能陶瓷二硼化钛自蔓延高温合成纳米材料
结项摘要

本项目所要研究的是一种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的合成机制。TiB2是一种同时兼有高熔点、高硬度和低电阻率的功能陶瓷,作为针尖材料在原子力显微镜等领域具有潜在的用途。申请者在前一个基金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直接合成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的方法。现已制备出尖端直径为数纳米、中部直径约500-700nm、长度约10μm的圆锥状TiB2微纳米单晶结构。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包括:① 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的合成工艺与结构表征;② 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形成的热力学条件、高温下组成原子的气相运输机理以及TiB2晶体的定向生长机理;③圆锥状 TiB2与附属生成物的分离技术;④ 对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的形貌特征、显微硬度、电导率等性能进行表征,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迄今为止,尽管有关TiB2基复相陶瓷的报道比较多,有关制备纯TiB2的报道也有一些,但是关于圆锥状TiB2微纳结构单晶的制备方法尚未检索到。

项目摘要

本课题基于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和酸洗提纯技术,以Mg+TiO2+B2O3粉末为原料,获得平均粒度为3.2μm、纯度为99wt%的TiB2粉体。采用燃烧波淬息法研究了TiB2的合成机理。通过在Mg+TiO2+B2O3系中添加Cu2O粉末,制备出具有圆锥状的TiB2微纳米结构,其生长机理属于典型的V-L-S机制。Cu2O的有效添加范围为2%~6%。加入4%的Cu2O可获得大量直径为100nm左右的高长径比TiB2晶须。通过用Al粉部分取代Mg+TiO2+B2O3系中的Mg粉,制备出TiB2纳米线阵列,并研究了Al:Mg比对燃烧产物和TiB2组成相和晶体形态的影响。TiB2通常为棱角分明的不规则块状晶体。当Al:Mg=4:6~8:2时,TiB2晶体虽然仍以块状晶为主,但出现了大量TiB2晶须阵列和棒状晶。TiB2晶胞轴向的线性对称和径向的平面对称结构决定了其在轴向和径向不同的生长趋势。TiB2晶核形成后,当Ti原子的浓度与B原子的浓度交替起伏周期较短时,轴向的生长趋势高于径向,更容易生长为棒状晶体;当两种原子的浓度起伏周期较长时,轴向的生长趋势低于径向,更容易生长为片状晶体;当Ti原子与B原子的浓度起伏周期长短适当时,在周围介质条件和热力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容易生长成块状或球状晶体;只有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生长为典型的正六棱柱晶体。TiB2粉体的制备为制备TiB2基复相陶瓷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分别以Ti+Si+C+B4C和Ti+Al+C+B4C粉体为原料合成了TiB2+Ti3SiC2+TiC和TiB2+Ti2AlC+TiC复相可加工陶瓷。其相对密度分别为70.7%~73.8%和93.2%~99.6%,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为10.78~13.72GPa和10.68~12.96GPa,样品的断裂韧性分别为3.53MPa•m1/2和4.62MPa•m1/2,两种复相陶瓷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线切割加工性能。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李俊寿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0572122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用正电子束研究分离膜的微纳结构及其选择渗透机理

批准号:1137513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何春清
学科分类:A3004
资助金额:9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形貌与构造可控的无机微纳结构的低温溶液合成

批准号:2067300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齐利民
学科分类:B0204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树枝状半导体微纳结构的电化学沉积、生长机制与性能

批准号:2157100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倪永红
学科分类:B010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聚合物自聚集与微相分离构造微纳二次结构超疏水表面

批准号:50373049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张拥军
学科分类:E03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