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菌中首次获得异黄酮化合物并发现其体外具有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作用,通过不断研究从中分的八个化合物,并都已阐明结构,其中四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为大豆黄醇,另三个分别为2-氨基苯甲酰胺,N-乙酰酪及具螺旋环的化合物,其中8926-Ⅱ、Ⅳ、Ⅴ和N-乙酰酪胺在体外对鼠肝脏胆固醇生物合成有中等程度抑制作用。8926-Ⅱ、Ⅳ具有中等棉衣抑制活性,886-2不仅具中等强度的免疫一直活性,尚显示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在菌种发酵2-4天中加入乙酸钠前体,发现有另一异黄酮类紫色荧光的化合物取代了葛根黄酮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七羟基异黄酮通过 Id1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超声辅助提取蜜柑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
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不同异黄酮含量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合成代谢差异研究
葛根总黄酮诱导NB4细胞自噬及分子机制
华南大豆高异黄酮种质资源筛选及异黄酮基因精细定位
野生大豆异黄酮合成调控关键基因育种应用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