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 OBI),表现为HBsAg阴性/DNA阳性,病毒载量低或不可定量。研究证实OBI可通过输血传播,可能还与重症肝炎和肝癌有关。近年来,英国剑桥大学Allain教授组织开展了OBI国际合作研究,完成了对欧、美和非洲流行的OBI基因型A1、A2、D、E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发表在JGV(2008)、J Hepatol(2008)、Hepatol(2009)等期刊。本课题申请人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参加了合作研究,同时开展了我国OBI基因型B和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已基本完成。然而,OBI产生、输血传播、临床发生发展等还未阐述清楚。本课题基于研究获得的我国OBI基因型B和C病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从病毒和宿主两个方面,探索OBI产生与存在的分子免疫机制。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 OBI),表现为HBsAg阴性/DNA阳性,病毒载量低或不可定量。研究证实OBI可通过输血传播,可能还与重症肝炎和肝癌有关。近年来,我们与英国剑桥大学Allain教授组织开展了OBI国际合作研究,完成了对欧、美和非洲流行的OBI基因型A1、A2、D、E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发表在JGV(2008)、J Hepatol(2008)、Hepatol(2009)等期刊。本课题在前期基础上与深圳血液中心合作开展了我国OBI基因型B和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了我国流行HBV基因型B和C病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从病毒和宿主两个方面,探索了OBI产生与存在的分子免疫机制。. 本课题完成了申请书计划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指标,已发表SCI论文一篇(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 2013, 49:318–322),审核待发表SCI论文一篇( Hepatology,Submitted 2013 Nov.). 研究成果阐述了OBI产生的分子免疫机制,对我国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提出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内容简述如下:. 自1992年我国在婴儿出生时实施了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当前18-21岁的城镇青年多数为乙肝疫苗免疫人群。本课题通过献血者人群对HBV疫苗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对献血者免疫人群感染HBV病毒或隐匿性感染(OBI)的分子免疫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对年龄在18-25岁的2,028 份献血者免疫人群的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和DNA检测,筛选出24例表面抗原阴性/DNA阳性(HBsAg-/DNA+)血液样品, 其中17例为OBI,3例为原发OBI,4例为新近HBV感染。经对献血者免疫和病毒分子特征研究认为,随着青少年年龄增长,献血者的anti-HBs的中和抗体水平的下降,而异性性接触增加,感染HBV几率增加,并多以OBI形式存在。本课题建议,对我国15-17岁的青少年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可以降低成人后感染HBV的风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乙肝疫苗免疫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与细胞免疫机制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体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母婴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传播机制研究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子机制的细胞及动物模型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