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草药-刺老苞根皮在土家医治疗骨伤的土方、验方、习方中频繁出现,有单味鲜用的记载,尤其是在治疗骨折愈合修复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其作用机制至今未被阐明。本课题组在15例口服刺老苞根皮水提物促胫骨骨折临床修复疗效观察及其物质基础研究的前期工作中初步证实其水提物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及硒、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可通过OPG/RANK/RANKL系统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耦联过程,促进骨形成,延缓骨吸收。较中药(骨伤接骨片)阳性对照相比,患者胫骨骨折端骨痂形成加快,愈合修复进程缩短,可显著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愈合的发生。基于上述结果,本课题试图运用活性追踪方法围绕这一草药有效成分群从整体、细胞及分子不同水平阐明刺老苞根皮促进骨折愈合修复及其对信号转导通路关键细胞因子调控的分子机制,希望以此为传统民族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为挖掘、整理与保护少数民族特色临床用药作前瞻性工作。
本项目顺利完成了刺老苞根皮有效成分群干预骨折愈合修复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机制的全部试验设计。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包括:(1)成功复制了SD大鼠定位打孔胫骨骨折模型;(2)完成了刺老苞根皮国内生药资源调查与种属鉴定;(3)完成刺老苞根皮药效物质基础与药物微量元素含量测定;(4)刺老苞根皮干预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微量元素含量测定;(4)刺老苞根皮干预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力学参数测定、组织病理学改善、医学影像学观测以及血清生化学指标测量;(5)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刺老苞根皮对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4、7、14、21、28天)的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的基因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的调控影响;(6)增加了刺老苞根皮对不同致因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干预试验研究。截至2012年12月底研究工作成果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包括国内学术会议论文2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接收录用待发表4篇,送审SCI论文2篇;申请国内专利1项;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1名(均已顺利毕业);青年科研学术骨干3名,其中1名学术骨干获批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基于Wnt/β-catenin与TGF-β/BMPs信号耦联网络的刺老苞根皮干预骨折愈合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骨-血管重构耦联信号网络探讨刺老苞根皮有效成分群干预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
基于Wnt/β-catenin与TGF-β/BMPs信号耦联网络的刺老苞根皮干预骨折愈合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3D打印技术与分子信号网络理论研究刺老苞根皮有效成分群调控骨折愈合作用机制
基于信号网络耦联节点理论探讨刺老苞根皮有效成分群干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