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费活力的微观经济机制:基于出行选择模型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80410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50
负责人:徐杨菲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辉文,孙聪,戴严科,程怡璇,葛金徽,李琪琪
关键词:
离散选择模型交通与土地利用政策消费出行消费活力
结项摘要

Urban area has long been the main engin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urban vibranc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tend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economic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ban consumption vibrancy at the micro level: Firstly, based on the frontier researches of urban economics, we embed "local consumption amenities"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We establish a model to describe individuals’ consumption travel decisions and reveal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consumption-aimed travel behavior and other spatial elements such as residential and employment location choice. We further study how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land-use policies can release unnecessary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reduce space fri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nsumption vibrancy. Finally, making full use of Beijing’s rich and multi-dimensional urban data, we will empirically test the above micro-economic mechanisms.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frontier research on "consumer cities". Our research findings can provide policy-making support for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urban consumption vibrancy.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而有效提升城市消费活力则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拟从微观层面系统研究城市消费活力形成的经济机制:首先基于城市经济学的前沿研究,将“本地化消费机会”纳入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框架,建立模型刻画居民消费出行决策,揭示消费出行与居住、就业等空间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政策如何释放不必要的制度约束、减少空间摩擦,从而促进消费活力的形成;最后以北京为案例城市,基于丰富的多维度城市时空大数据对上述微观经济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本课题将城市经济学和中国经验结合起来对城市消费活力的微观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推动“消费城市”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本课题为提升城市消费活力提供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方面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而有效提升城市消费活力则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从微观和宏观视角研究了城市消费活力的形成机制。. 从微观视角,居民在城市空间中通过居住选址和出行选择等决策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本地化消费机会。本课题发现居民在交通成本和消费质量(多样性)之间权衡,为了享受高密度所带来的高质量和多样化消费机会将不得不忍受长距离的交通出行;此外,居民通勤出行和消费出行之间同时存在替代和互补关系,并受到交通成本的影响。单位距离的交通成本越低,通勤和消费出行之间的互补性就越强,这一现象在晚高峰时尤其突出;反之,在交通成本过高的区位,通勤出行显著降低了消费出行,削弱了这些区位的消费活力。. 从宏观视角,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政策引导了产业和居民的空间布局,从而也促进了相应区域的消费活力。本课题以中国开发区建立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产品和服务最为标准化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门店来度量全国范围内的消费活力,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对开发区政策的消费活力带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开发区政策促进了消费活力的提升。平均而言,开发区建成后,开发区内新增肯德基、麦当劳门店的数量比对照组高35.9%-55.2%。(2)为了防止遗漏变量、样本选择性偏误可能导致的实证结果偏差,本研究从改变实证策略、子样本回归和安慰剂检验3个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3)考虑到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开发区没有对非开发区地区产生任何溢出效应,本研究通过两种方法,排除了空间溢出效应可能对估计结果造成的偏误。. 本课题将城市经济学和中国经验结合起来对城市消费活力的微观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推动“消费城市”这一领域的前沿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本课题为提升城市消费活力提供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方面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徐杨菲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出行链视角下的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机理研究

批准号:7147325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杨励雅
学科分类:G0413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理念的城市遗产活力评测暨遗产社区活力提升策略

批准号:5180830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徐敏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出行能耗动态反馈下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机理与模型

批准号:5140803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卫翀
学科分类:E08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虚拟情境的严寒地区城市景观活力的要素测量与模型建构

批准号:5110811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朱逊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