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为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的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淡水中繁殖,海水中生长成熟,雌鲟性成熟年龄达14-26年,性腺及生殖细胞生长发育的规律尚不清楚。自1990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全淡水培育,并完成了性腺早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本项目采用动物数码标志方法、外科手术性腺取材技术、组织学和细胞学技术以及激素测定技术,研究全淡水人工养殖条件下中华鲟生殖细胞生长发育的程序及相关生理因子变化规律,包括中华鲟个体发育过程中,性腺组织中生殖细胞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的演变程序,血清中促性腺激素、性类固醇激素和卵黄蛋白原浓度的变化规律。项目的完成,将获得关于中华鲟这一江海洄游型鱼类生殖细胞生长发育的基础资料,丰富和完善中华鲟的繁殖生物学理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家畜圈舍粪尿表层酸化对氨气排放的影响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规律及其人工调控技术研究
海洋酸化对近海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养殖贝类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养殖废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菌的时空变化规律与功能效应研究
人工养殖影响下的潮滩生物地貌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