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水下光强时空变化对微囊藻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其机制- - 以太湖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105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8.00
负责人:杨桂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江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汤祥明,殷燕,张一波,黄振兴,赵大为
关键词:
太湖微囊藻浅水湖泊光强
结项摘要

在太湖典型湖区开展一周年每月一次野外调查,通过测定水体中不同水深的光照强度、微囊藻以及相关环境因子,弄清太湖野外水下光强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太湖微囊藻不同表型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以太湖优势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一周年每季度一次太湖原位不同水深纯培养单细胞微囊藻控制实验,测定水下光强时空变化,通过计数微囊藻群体大小确定表型改变的程度,观察单细胞与群体微囊藻两种表型在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差异,检测微囊藻胞外多聚糖含量的变化;以太湖优势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模拟野外变化光强纯培养单细胞微囊藻控制实验,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微囊藻的表型改变程度、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差异以及胞外多聚糖的变化。通过开展太湖水下光强时空变化对微囊藻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不仅对深刻认识微囊藻的生理生态特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揭示浅水湖泊微囊藻水华形成机理从而达到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本课题主要是探讨浅水湖泊变化光强在改变微囊藻表型中的作用。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野外调查研究,该调查选择在太湖胥口湾(草型湖区)和梅梁湖(藻型湖区)进行。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结束,每月开展一次浮游植物和理化指标(包括总氮,总磷,水温,水下光强等)调查分析。调查研究显示两个湖区野外都发现有微囊藻出现,梅梁湖微囊藻数量和大小显著大于胥口湾。而胥口湾水下光强显著高于梅梁湾水下光强,该研究表明野外水下变化光强可能是导致微囊藻数量和大小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第二部分为室内模拟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以及变化光强下,太湖三种水华优势种包括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的单细胞是否会转换为群体形态的微囊藻。 实验中发现少量3-6细胞的群体,其形态与细胞数量与野外的微囊藻群体差别很大,说明室内变化光强以及变化光强不会诱导单细胞的微囊藻形成群体微囊藻。另外,我们开展了不同光强以及变化光强对小群体水华微囊藻增大效果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光强和变化光强有利于小群体水华微囊藻增大,而低光强不利于小群体水华微囊藻增大。光强增加引起微囊藻胞外多糖分泌增加可能是高光强和变化光强引起微囊藻群体增大的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为太湖原位控制研究。本研究选择在太湖梅梁湾原位,利用自然条件下水下变化光强探讨太湖三种水华优势种包括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的单细胞是否会转换为群体形态的微囊藻。研究结果显示,原位水下变化光强没有诱导太湖三种微囊藻单细胞形成群体微囊藻。研究还发现,水华微囊藻在水体表层比表层以下水层生长得好,而铜绿微囊藻则在水下0.5m 的深度生长比在水体其他水层生长得好。该研究表明水华微囊藻比铜绿微囊藻更加适应高光照强度,而铜绿微囊藻适应相对低的光照强度,该研究结果可以解释太湖微囊藻存在优势种演替的原因之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2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3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17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DOI:10.14148/j.issn.1672-0482.2020.0736
发表时间:2020
5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DOI:10.16441/j.cnki.hdxb.20190247
发表时间:2019

杨桂军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暴雨洪水对浅水湖泊水质及藻类时空演化的影响研究-以巢湖为例

批准号:4170156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彭兆亮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浅水湖泊中水下光场对扰动的响应及其对藻华形成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40501078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罗潋葱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浅水湖泊藻沉降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批准号:4170111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朱琳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土著溶藻菌对太湖微囊藻和藻毒素的降解作用与机制研究

批准号:30972440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浦跃朴
学科分类:H3001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