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原微生物诱导黑斑蛙皮肤抗菌肽表达谱差异及其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860607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39.00
负责人:宋玉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强,李道群,张立定,李超,石耀强
关键词:
抗菌肽蛋白质组转录组脊椎动物天然免疫
结项摘要

Plent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 from Amphibian provide a rich template for developing antimicrobial drug. AMPs in the same species are varied according to change of season, habitat, and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which lead to diversity of AMPs, so these AMPs could keep highly antimicrophyte activity. However, the mechanisms of AMPs’ diveristy was unknown. Firstly, dark-spotted frog (Rana nigromaculata) was induced by various bacteria, then the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ics (iTARQ and Phosphorylation proteomic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discrepancy of AMPs by using skin. After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he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and real time PCR and Wsetern blot will be performed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Our study will reveal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MPs of R. nigromaculata, and provideunderstanding for Amphibian immune mechanism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AMPs.

两栖动物皮肤是抗菌肽丰富的资源库,为多肽类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板。研究发现,同一物种抗菌肽表达谱因季节、栖息地、不同微生物诱导而异,这种差异导致抗菌活性的变化较大,因而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受现象。目前两栖动物产生抗菌肽表达差异的具体机制未明。本项目拟使用常见病原微生物处理黑斑蛙,利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手段检测黑斑蛙皮肤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合果蝇与人抗菌肽的产生机理,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推测黑斑蛙抗菌肽天然免疫通路,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验证。研究将阐明黑斑蛙在常见病原微生物诱导下抗菌肽表达谱的变化以及产生表达谱变化的机理,确定黑斑蛙抗菌肽天然免疫通路,为深入理解两栖动物的免疫机制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两栖动物抗菌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抗菌肽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系统重要的效应分子,因其具备抗菌谱广、特异性强、抗菌效率高等特点备受关注,现已有多种抗菌肽作为新型抗菌新药进行临床开发。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抗生素,它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膜,不易引起微生物抗药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两栖动物皮肤是抗菌肽丰富的资源库,为多肽类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板。目前两栖动物产生抗菌肽表达差异的具体机制未明。黑斑蛙具有生存范围广和抗菌肽种类适中等特点,是理想的两栖类动物抗菌肽免疫途径的研究对象。本实验使用常见病原微生物处理黑斑蛙,利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手段检测黑斑蛙皮肤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合果蝇与人抗菌肽的产生机理,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推测黑斑蛙抗菌肽天然免疫通路。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测序,对无参转录组进行了从头注释,注释的数据也作为蛋白组分析的参照。综合分析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数据,我们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细胞外区域、肽酶抑制剂活性、肽酶调节剂活性、酶抑制剂活性、内肽酶抑制剂活性、内肽酶调节剂活性和酶调节活性中。进一步的KEGG分析显示各组黑斑蛙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中。通过原核表达制备了相应的抗体,进行了验证无误。总体看,黑斑蛙受到病原菌刺激后产生抗菌肽的信号通路与哺乳动物和果蝇相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411-143
发表时间:2020
4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5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8.07.019
发表时间:2018

宋玉竹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000960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四川湍蛙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皮肤抗菌肽差异性及其对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适应

批准号:3120030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辉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微生物对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抗菌肽表达谱的影响

批准号:31000960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宋玉竹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黑斑侧褶蛙抗菌肽进化与微生物群落关系的研究

批准号:3137039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徐艳春
学科分类:C0301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海南沼蛙皮肤抗菌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批准号:3156059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张英霞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