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过敏是农产品安全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新问题,桃是我国最常见的大宗过敏水果之一,一些患者食桃会产生轻微的口腔过敏综合症和较严重的全身性系统反应。本研究是在桃四类候选过敏原家族18个成员的基因组研究基础上,开展这些基因成员在果实发育时期表达差异,缩小候选基因的范围。通过桃果实中提取蛋白和过敏患者血清免疫学测定以及过敏原蛋白质谱分析,明确我国主要桃过敏原蛋白成分和编码基因。在此基础上,根据过敏原基因的图谱位置,选择连锁的SSR 分子标记对我国主要桃栽培类型的种质资源进行筛选,分析桃过敏原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蛋白序列的差异,为桃过敏诊断治疗以及低过敏桃品种选择和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在过去15年,随着我国新鲜水果消费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水果已经成为我国临床上发现的主要致敏食物,桃是我国以及欧洲地中海地区最常见的大宗过敏水果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我国桃过敏原的主要成分。应用国际认可的UniCAP组分诊断我国桃过敏患者主要对Pru p 3组分敏感,sIgE阳性率达到95%。其次是Pru p 4 和Pru p 1。我国桃过敏患者主要对桃果实中的脂质转移蛋白(LTP, Pru p 3)敏感。桃过敏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由蒿草花粉中同源的LTP在初始激发致敏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北方蒿草花粉过敏较为严重的地区。南方一些桃过敏发生是由于患者食用桃果实本身的LTP激发,没有花粉过敏症。.桃过敏原基因表达研究(RT-PCR)表明,Pru p 1家族在果实中主要表达的成员使Pru p 1.01和Pru p 1.06,它们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加。对于TLP基因,在于桃果实中Pru p 2.01和Pru p 2.04表达量要显著高于Pru p 2.02和Pru p 2.03。Pru p 3三个成员有组织差异性表达,Pru p 3.01主要存在于果皮,果肉基本没有表达,Pru p 3.02和Pru p 3.03分别只在叶片和花药中表达。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着重研究在果实发育期间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多数成员在成熟后期表达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果实中特异表达量较大的成员。测试10个桃品种发现在Pru p 1 和Pru p 3在果实中大量表达成员存在品种差异。由于我国桃过敏原主要为LTP1,Pru p 3.01,根据这个基因的周边的SSR标记基因型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代表性品种20个进行编码区测序,结果发现没有任何的核苷酸变异(包括内含子区域)。对上游区域2000bp测序发现4种重基因型,这几位点特异引物对300多个品种进行分子标记评价,发现这些位点在不同的品种群内出现的频率差别很大。蛋白提取电泳图以及有限的桃患者皮试结果表明,桃品种的致敏性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含量的差异,没有氨基酸的突变。湖景蜜露最高, 其次是白露,中华寿桃和燕红较低。本研究结果对于水果过敏原鉴定、临床诊断治疗重要参考意义,并为进一步选择低致敏品种奠定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果实香气形成特异LOX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别及其调控
桃果实主要过敏原脂质转移蛋白品种间变异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枇杷果实香气形成特异CCD基因家族成员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软枣猕猴桃野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果实品质的关联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