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在肝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30038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220.00
负责人:樊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覃文新,邱双健,史颖弘,肖永胜,孙琦蛮,彭远飞,惠博,樊少华,薛琼
关键词:
微环境肝癌间质细胞髓源性细胞
结项摘要

肝细胞癌是中国高发的恶性实体肿瘤,而肝癌的转移、复发是提高远期疗效的主要障碍,阐明肝癌转移、复发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提高总体疗效的关键。目前的肝癌研究中,多着重癌细胞本身生物学行为的观察,忽视肿瘤微环境中非肿瘤细胞及不同细胞-细胞、细胞-间质间的相互作用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重要影响。本项目系统研究肝癌微环境中多种间质细胞对肝癌转移复发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阐明髓源性细胞(BMDCs)在肝癌肺转移及预转移小巢(premetastatic niche)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缺氧微环境下肿瘤募集BMDCs的机制。利用分泌蛋白组学技术,筛选肝癌细胞调控微环境的分泌蛋白,研究其对间质细胞、BMDCs等的募集作用。本研究将揭示肝癌微环境在肝癌复发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多种非肿瘤细胞组分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发现肝癌转移复发新的理论机制,为肝癌的干预治疗提供新靶点。

项目摘要

本项目已完成多种微环境间质细胞的作用及相关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了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及机制。发现微环境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R6等参与非肿瘤细胞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相互作用的调控。发现自噬是癌细胞在不利环境作用下维持细胞生存的重要机制,抑制自噬可显著减少肝癌肺转移的发生,其机制与削弱失巢凋亡耐受有关。研究发现EpCam阳性循环肝癌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的特征,循环肿瘤细胞的数目与肝癌的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干细胞样循环肿瘤细胞可能是肝癌复发灶的来源。开展了肝癌微环境相关分泌蛋白的研究,明确了DKK1在肝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开展了MDSC细胞对肝癌转移复发(包括肺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的调控研究,发现分泌蛋白LOX可以影响肝癌的成瘤能力及在肺转移灶中对MDSCs的招募能力。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靶向肿瘤微环境SYK抑制肝癌复发转移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71987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洪健
学科分类:H1815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循环肿瘤微癌栓形成及其在肝癌转移复发中作用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7235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杨欣荣
学科分类:H1809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自噬在肿瘤微环境条件下对肝癌转移复发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030041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卫立辛
学科分类:H18
资助金额:2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肝癌免疫微环境调变肿瘤干细胞作为转移复发防治新策略的基础研究

批准号:8153007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樊嘉
学科分类:H18
资助金额:273.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