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体内残存的极小部分具有耐药性的干细胞是诱发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BCRP和MRP-1与乳腺癌干细胞耐药密切相关;课题组提出痰毒瘀结是乳腺癌发展的核心病机,是重要的转移相关因素。前者着眼于微观,后者基于宏观,概括了转移的关键。前期临床试验和已结题国家基金显示基于该病机的乳移平对Basal-like型预后不良患者和高肺转移细胞株表现出更明显的抗转移效果,而此类患者或细胞乳腺癌干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提示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差异性与乳腺癌转移差异性关系密切。乳移平选择性抗乳腺癌转移的机理是否通过逆转乳腺癌干细胞耐药,增加化疗敏感性而杀灭乳腺癌干细胞,最终抑制转移发生而实现,本项目拟分离乳腺癌MCF-7/ADM耐药细胞株中乳腺癌干细胞,观察乳移平逆转耐药性及抑制侵袭性效果,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BCRP和MRP-1蛋白和mRNA变化,探索乳移平选择性抗乳腺癌的原因。
研究背景:前期临床研究和已结题国家基金显示乳移平对Basal-like型预后不良乳腺癌术后患者和高肺转移细胞株表现出更明显的抗转移效果,已有研究证实此类患者或细胞株乳腺癌干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乳移平选择性抗乳腺癌转移机理是否和调控肿瘤干细胞有关值得研究。研究方向:从肿瘤干细胞及相关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角度探讨乳移平选择性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理。主要内容:梯度浓度递增法体外培养建立MCF-7/ADM耐药细胞株;流式细胞分选系统分选其中的肿瘤干细胞,并明确其耐药性;确定乳移平体外干预IC50浓度,CCK8法检测乳移平逆转乳腺癌干细胞耐药效果;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耐药相关BCRP和MRP-1表达变化。重要结果及关键数据:本项目建立了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流式细胞分选系统分选出具有CD44+CD24-表型特征的乳腺癌干细胞,并在体外培养成功。与MCF-7/ADM细胞相比,分选的出的乳腺癌干细胞耐药性明显增强,耐药指数达35.13,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耐药相关BCRP和MRP-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乳移平体外生长抑制实验的IC50为55.56±1.14μg/ml,乳移平干预乳腺癌干细胞后的逆转耐药倍数为3.6倍,与对照组相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侵袭能力没有抑制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耐药相关BCRP和MRP-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P<0.05)。 科学意义:项目采用流式细胞分离系统成功分离了MCF-7/ADM耐药细胞株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明确了其耐药性,验证了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正确性。研究也发现乳移平具有逆转乳腺癌干细胞阿霉素耐药的作用,结果部分阐明了乳移平选择性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理,也为乳腺癌“痰毒瘀结”病机理论提供了基础研究的科学证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高龄妊娠对子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的影响
清胰化积方通过EphrinB1-EphB2轴调控炎性微环境-肿瘤干细胞相互作用逆转胰腺癌耐药机理研究
从药代-药效方面研究乳移平配伍桔梗方剂抗乳腺癌肺转移的药效物质基础
从CXCL12-CXCR4生物学轴探讨乳移平配伍引经药对乳腺癌肺转移抑制作用机理
基于Hippo信号通路探讨乳康饮抑制乳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
从转移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差异性角度探讨乳腺癌不同器官转移中医“从化学说”的内涵及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