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族植物学野外研究方法,并结合植物种群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原理和手段研究人为采集活动对温带落叶阔叶林中非木材林产品阿尔泰银莲花种群特征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采集强度对阿尔泰银莲花种群动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规律,以及采集强度与阿尔泰银莲花药材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等途径,揭示民间采集实践对该植物资源的影响规律,为探讨持续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落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传统采集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实践。然而受商业性采集的影响许多传统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阿尔泰银莲花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中医用其根状茎治疗癫痫、神经衰弱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阿尔泰银莲花野生种群受到很大影响。本项目通过民族植物学、生态学等野外调查,并结合遗传多样性等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传统采集阿尔泰银莲花的实践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采集----即体积较大的根状茎是采集的主要对象。同时,传统采集强度有限、采集时间有利于阿尔泰银莲花种子成熟。因此,传统的采集方式有利于该植物种群的恢复。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导致每年采集时间提前,采集强度增大,一些体积较小的根状茎片段也成为采集的对象。在这种高强度的商业性采集情况下,阿尔泰银莲花无性和有性繁殖都受到影响,种群结构(如种群密度等)也发生了变化,单位面积银莲花药材产量明显下降。(2)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高强度采集区域阿尔泰银莲花种群遗传多样性有降低趋势。(3)阿尔泰银莲花根状茎淀粉在传统采集过程中,常常作为判断采集时间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对其形态和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与马铃薯、水稻有显著差异。鉴于商业性采集所产生的影响,建议采取限制采集时间和轮歇式(3-4年)采集方式,以及加强人工栽培试验等,以减轻采集对野生阿尔泰银莲花种群的压力。本项目目前已发表(包括已接受发表)论文3篇(SCI收录2篇),2篇正在审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新疆阿尔泰海西活动带变质作用PTST模式
全球变暖是否会削弱湿润亚热带森林土壤的保氮能力?
大气有机氮沉降及其与人为活动的关系
增温是否导致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泵”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