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刺是针灸学中的特殊针刺方法,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本课题拟通过CCI模型(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大鼠模型),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电针健侧选穴、患侧选穴和双侧对称选穴后P2X3受体激动剂对背根神经节(DRG)细胞激活电流的影响以及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对P2X3激活电流的影响,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上述三种选穴电针后DRG细胞P2X3受体水平的变化,以此了解这三种选穴电针对ATP介导的外周痛觉信号转导的调节作用,对DRG上P2X3受体的表达与功能的影响。由此探讨健侧选穴、患侧选穴和双侧对称选穴电针方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机制的差异,初步阐明缪刺法取效的部分中枢镇痛机制,为临床优化方案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电针对CCI大鼠背根神经元P2X3受体的影响,探讨同、对侧电针对P2X3受体介导的镇痛作用差异及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CCI模型组、对侧电针组与同侧电针组,每组16只。于术前及术后3、5、7、10、12、14d测患足机械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14天电针后,每组8只大鼠断头,急性分离DRG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记录DRG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变化及P2X3 受体特异性抑制剂A-317491对IATP的影响;每组8只大鼠灌注取材,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检测造模侧DRG中P2X3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术前比较CCI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电针各组痛阈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同侧电针组大鼠电针治疗7d后 MWT 值升高幅度大于对侧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L值升高同侧与对侧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CI模型组比较,电针下调P2X3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侧电针组与对侧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后ATP及α,β-meATP引起的激活电流值、 抑制剂A-317491对IATP的半效抑制浓度均明显降低,同侧电针组与对侧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影响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表达及对ATP反应敏感性起镇痛作用。同侧电针与对侧电针对调节P2X3受体mRNA、蛋白表达及通道电生理活性无显著差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3428例结直肠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的回顾性分析
骆驼刺叶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光照环境的响应
Image super-resolution based on sparse coding with multi-class dictionaries
电针对骨癌痛大鼠DRG P2X3受体膜表达的干预及CASK调控机制研究
基于背根神经节 P2X3受体调控的电针干预糖尿病神经痛作用研究
NCAM参与GDNF缓解CCI大鼠疼痛的机制研究
P2X3嘌呤能受体的转录调控及其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