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强流离子束空间电荷补偿机理与技术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07500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彭士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郭之虞,吕鹏南,任海涛,袁忠喜,赵捷
关键词:
实验研究补偿度空间电荷补偿低能强流离子束理论模型
结项摘要

拟开展补偿机理与技术的研究,是在前一个面上基金的基础上展开的。离子束的空间电荷补偿技术与加速器技术同等重要。迄今为止,对该问题的研究还不透彻。拟开展的研究 将从补偿方式、实验研究、理论发展等方面展开,建立具有普适性的"补偿度"的概念,开展不同束流条件、不同补偿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发展低能强流离子束空间电荷补偿机理的理论模型。这些研究将促进低能强流离子束空间电荷补偿技术的发展,为低能强流离子加速器LEBT系统的合理化设计等提供充分的依据,解决加速器设计工程中的理论和工程问题。

项目摘要

本项目研究的对象为低能强流束空间电荷补偿机理和补偿技术。研究从实验台的功能完善、强流离子束空间电荷补偿实验研究和补偿理论模型的完善等3个方面展开。在实验台改造方面,增加了水冷气阻管和分子泵机组等改善系统本底真空的设备,补偿区的本底真空从原来的1.5x10-3Pa 降到3.7x10-4Pa,添置了束流剖面测量仪,更新了功率更高的螺线管磁铁的电源,在引出区增开了一个补偿气体注入窗口,添加了外注入电子束补偿;在实验研究方面,我们在较宽的真空范围内研究H+/He+束流在Ar/Kr/N2补偿气体参与下束流的空间电荷补偿度、束流发射度、束流输运效率等随真空度、气体种类的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到北京大学两器一腔项目的注入器设计和介质壁加速器质子注入器等项目的当中,获得了全面的成功(前者于2013年6月2日成功验收,后者与2013年7月10日完成验收)。在理论发展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粒子寿命分布模型”,重新定义了“空间电荷补偿度”的概念,完成了补偿建立过程的算法,并得到了合理的理论结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彭士香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77500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575013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17500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675015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低能强流离子束的输运和空间电荷补偿

批准号:10675015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彭士香
学科分类:A2802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低能强流多电荷态离子束传输的研究

批准号:10305016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张子民
学科分类:A28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强流负氢离子束的空间电荷中性化研究

批准号:1107522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管锋平
学科分类:A2801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低能强流重离子束流四维发射度的精确测量

批准号:1180525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方兴
学科分类:A2802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