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群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其中青霉属真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前期研究中,申请人已从我国红树群落中分离到17株青霉属真菌,发现它们的培养物普遍具有抑菌和细胞毒活性。进一步完成对这些菌种的鉴定以及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工作,将为青霉属真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以及相关药物的筛选和设计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项目将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上述真菌进行分类,同时,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以确定培养方法,获得相应的发酵液及菌丝体;利用LC-MS分离粗提物并根据该属真菌的化合物数据库对粗提物成分进行排重,在此基础上,利用TLC、柱层析和HPLC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质谱、氢谱、碳谱、X射线衍射(如存在立体构型)以及相关的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利用体内外抗菌、抗肿瘤等活性筛选模型,完成对这些化合物的活性分析工作,初步开展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为对这些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红树林中蕴藏着丰富的真菌资源,它们不仅在沉积物的降解以及元素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分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代谢产物,在药物的研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从中国南部3省6个红树群落中分离到具有分泌抑菌和细胞毒活性代谢产物的17株真菌。开展对这些真菌的鉴定以及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工作,将不仅有助于了解红树林真菌的多样性,并有可能为相关药物的筛选提供更多的先导化合物。.本研究中,根据这17株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结合ITS序列,将它们分别鉴定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以这些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以不同条件发酵时获得的发酵液抑菌和细胞毒活性为指标,结合发酵液浸膏的HPLC指纹图谱,初步确定了适合它们分泌活性代谢产物的发酵条件。进一步通过大规模发酵富集培养物,并利用包括硅胶柱层析、TLC层析和反向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发酵液浸膏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共获得59个化合物单体。利用质谱、氢谱、碳谱和红外谱等技术鉴定出50个化合物,其中5个属于新化合物,分别是:从青霉属菌株GD6中分离到的四肽类化合物5,5’-epoxyMKN-349A 、吡咯烷类生物碱penibruguieramine A和类固醇类化合物11-acetylNGA0187,从产黄青霉MRA中分离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MRA-A (1)以及从菌株XGH2321 中分离到的含硫酸酯基团修饰的苯并吡喃类化合物(R)-6,8-dimethyl-4-oxo-2-propylchromen-7-yl-hydrogen sulfate;其它化合物均为已知的化合物。检测了这些化合物的抑菌和细胞毒活性,发现MRA-A、sorbicillin、2’,3’-dihydrosorbicillin、(2R)-2,3-Dihydro-7-hydroxy- 6,8-dimethyl- 2-[(E)-prop-l- enyl] chromen-4-one、dibutyl phthalate、JBIR75、epi-equisetin、equisetin、cis-4-hydroxymellein和flavacol等具有良好的抑制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的活性,而化合物meleagrin对HL-60和A549等肿瘤细胞株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在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真菌放线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一株中国南海柳珊瑚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盾果藻属海藻及其共附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青霉属β-聚酮酸类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