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立足于国际上新兴的学科方向-生物纳米矿化学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前沿介观表征手段,结合我国特殊的环保需求,开展本土细菌通过生物矿化清除六价铬污染的微观机制研究。选择我国三个长期受六价铬严重污染的位点进行土壤细菌的采集,在实验室筛选及驯化出对铬酸盐有强的耐受性和还原性的菌株。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步幅射光源显微成像技术,对细菌还原并固定铬的微观过程进行观测,研究细菌内、外部的结构变化与铬在体系中的分布、价态及与矿化过程的相关性;通过各类生化手段,寻找并判断对矿化过程有特殊贡献的生物分子(如细胞外多糖、蛋白质和酶) ;用红外、紫外、顺磁共振等化学表征手段研究铬的还原和配位情况。有机结合以上的研究结果,对生命过程参与的复杂矿化过程达到深入的理解,为环保应用提供准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微生物矿化清除铬污染过程中有机铬的形成及其转化规律
生物炭基零价铁加速非生物与生物过程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场地铬污染土壤微生物原位稳定化/固化机理研究
改良剂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机制研究及其应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