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口既是流域人类活动影响的汇集区域,又是东海入海物质的重要来源区域,其环境质量意义显著。本研究综合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同位素测年、统计分析等技术,对闽江口地区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并分别从小流域和河岸缓冲区尺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坡度、径流输入距离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建立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指示模型。一方面丰富对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研究,另一方为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综合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铅同位素、统计分析等技术,对闽江口地区河流及河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研究其可能来源,得出自1980年以后闽江口地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富集因子明显增大,但是富集因子整体较小,说明闽江口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明显,有轻度的Cu、Pb污染,其中人为源Pb的输入从1950年的6%增加到2010年的23.7%。闽江口附近的2条主要汇入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容乐观,尤其是Cr、Zn含量已经较高。在雨水冲刷、地表径流等作用下,可能对闽江口汇入区的重金属含量水平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对闽江口的海洋环境安全产生威胁。对该流域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地利用面积及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发现,Cr、Zn的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较高、城镇建设用地边界比较破碎的地区,Cr含量相对较高,而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林地,可以对到达小流域出水口的Cr、Zn污染产生拦截净化作用。因此,可通过控制主要城镇地区点源、面源污染,调整小流域内林地种植面积、空间格局等,提高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水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积累总量的影响
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以洋河流域为例
土地利用对长江中游河流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
我国河流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