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针对包头铁矿开采和稀土焙烧产生的放射性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钍在土壤、水体和植物中迁移、扩散和浓集等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化学形态的变化和转化规律,确定包头地区环境中钍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及其形态的最终归宿。对土壤有机质、土壤粘粒矿物与钍的吸附-解吸、络合-解离作用进行研究,并考察土壤pH值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因素对钍化学形态的作用。对根际土壤和植物中钍化学形态进行考察,研究土壤性质和植物性质对钍生物化学效应影响。本项目通过开展钍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和科学地评价含钍放射性废渣和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发展稀土工业和合理利用尾矿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稀土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工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水环境中藻类细胞富集稀土元素的细胞化学行为研究
植物根系微环境中金属元素化学行为与反应的研究
锕系元素的环境化学
中国主要城市环境中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