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当归(Leviasticum officinale Koch)杀粘虫卵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66054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牛树君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郭致杰,李玉奇,赵峰
关键词:
作用机理杀卵活性欧当归粘虫卵
结项摘要

Leviasticum officinale Koch is a perennial herbaceous plant belonging to Levisticum Hill of Umbelliferae. Project team previou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of L.officinale Koch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ovum of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but active compounds of the extract and action mechanism against the ovum have not yet deeply expande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using the ovum as biological material in the project, the active compounds a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combination the leaching ovum method ,the activity tracking method , micro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chemical separating method to obtain lead compo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 of lead compounds a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means.The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lead compounds against the ovum are studied by combination of the poisoned symptoms ,histology observationand ,method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ynthetic and the optimal design of strong active compounds.

欧当归(Leviasticum officinale Koch)系伞形科欧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欧当归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杀粘虫卵活性,但对其杀卵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粘虫卵为试材,采用活性示踪法、微量生测筛选法和化学分离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分离纯化,筛选出杀卵活性最高化合物;同时用波谱学方法完成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与鉴定;通过对卵壳的症状学观察、卵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分析、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卵的生化指标分析等,开展活性化合物的杀卵机理研究,明确其杀卵作用机理。其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合成及结构优化获得杀卵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提供研究基础。

项目摘要

欧当归系伞形科欧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项目研究发现欧当归种子甲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表现很好的杀粘虫卵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0.02mL/mL时,粘虫卵的校正未孵化率分别为49.61%、100%和100%。采用活性示踪和化学分离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从欧当归种子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欧当归中分离得到,;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亚油酸、欧前胡素、佛手苷内酯和花椒毒素,其中后3个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粘虫卵活性;通过对粘虫卵壳的症状学观察以及卵内生化指标分析,初步明确欧前胡素、佛手苷内酯、花椒毒素以及藁本内酯的杀卵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欧前胡素和佛手苷内酯对卵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佛手苷内酯的抑制作用强于欧前胡素;佛手苷内酯抑制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生成,而欧前胡素、花椒毒素和藁本内酯促进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生成;欧前胡素、佛手苷内酯和藁本内酯,能明显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合成;佛手苷内酯、花椒毒素和藁本内酯能明显抑制磷酸酯酶的合成,其中以佛手苷内酯的抑制作用最强。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新思路,如可对4个高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衍生合成,以期发现杀虫杀卵或者抑菌活性更强的新化合物;对具有较强杀虫、抑菌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衍生合成,通过活性测定筛选出活性更强的新化合物,进而为生物合理设计并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卵剂、杀虫剂或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DOI:
发表时间:2016
5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牛树君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秦岭金粟兰属植物杀孑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3120025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石新卫
学科分类:C0209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核桃青皮杀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

批准号:30872029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王有年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地肤杀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批准号:30471402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师光禄
学科分类:C1609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当归内生菌促进其活性成分积累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8107299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江曙
学科分类:H3201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