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寒邪性质特点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研究月经病实寒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①观察血管舒-缩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紧张素-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等变化,以探索"寒性收引、凝滞"与盆腔和全身微血管调节的关系;②观察血浆、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5-羟色胺、血管加压素等变化,以探索"寒主痛"与镇痛致痛物质之间的关系;③观察血白细胞计数、 T细胞分类;IL-2 、IL-6 、IL-10活性;脾脏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活性;及血清FSH、LH、PRL、E2、P、T水平,以探索"寒伤阳气"与机体免疫功能、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中医妇科学理论及中医病因学理论,为中医证候研究进行示范性探索。
该课题以中医寒邪性质特点为理论基础,通过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从微血管调节、镇痛致痛、免疫调节、生殖内分泌等方面探讨了月经病实寒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结果表明:①月经病实寒证患者及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影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生物学功能。实验显示患者经血、血清血管舒- 缩因子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分泌失衡,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on)增加;模型大鼠卵巢组织ET-1、NO、血管紧张素-II(Ang-II)、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血红素加氧酶-2(HO-2)的活性和表达异常。说明“寒性收引凝滞”,寒邪侵袭导致盆腔和全身微血管调节失常,引发月经病实寒证。②月经病实寒证患者及模型大鼠神经介质分泌紊乱。实验显示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分泌失常;模型大鼠下丘脑β-EP、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活性升高。说明“寒主痛”,寒邪侵袭导致镇痛-致痛物质分泌失常。③月经病实寒证患者及模型大鼠免疫功能失常、生殖内分泌紊乱。实验显示患者及模型大鼠血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紊乱,T细胞总数降低,CD4+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CD4+/ CD8+明显下降;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IL-2)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升高;模型大鼠卵巢组织IL-1β、TNF-α的表达异常。说明“寒伤阳气”,寒邪侵袭能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月经病实寒证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为月经病实寒证的客观判断及疗效评价的提出客观证据。同时揭示了中医寒邪致病特点理论的实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妇科学理论及中医病因学理论。从“中医寒邪性质特点”理论出发研究月经病寒证,将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示范性成果和研究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寒性收引凝滞”探讨月经病实寒证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特征及中药干预影响
基于胃实寒证的温中散寒药性效本质研究
冠心病伏寒证的遗传特征及生物学机制研究
β-地贫辨证治疗与证、型特点的分子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