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乳制品生产大省,其乳品工业发展迅速。但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控模式存在问题。乳制品生产销售是一条供应链,因此,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探索供应链环境下乳制品质量产生、形成与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是:⑴HACCP原理在整条供应链的应用。从原料奶生产到产成品销售的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提出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⑵确定与乳品企业产品质量相关的外部主体,如政府监管部门、原料奶供应商、乳品销售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检验机构等。建立各相关主体与乳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静态和动态博弈,找到乳品质量外部相关主体与乳品质量控制的关系与变量,进而,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我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并加强了监管。但是,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还在发生。本项目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与取得的重要成果简述如下:.1.有关乳制品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的直接控制问题的研究.研究表明,乳制品供应链各交易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原,进而提出了以信号干预机制为主的解决措施。.建立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质量成本决策模型,该模型对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研究表明,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而为了评价整条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程度,构建了评价所需的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目标体系。.研究表明,乳制品供应链中原料奶供应是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而单位监管成本与缺陷乳制品冒充安全乳品获得的额外利润,以及生产商的单位预防成本是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敏感性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表明,构建供应链的HACCP体系是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方法。本项研究给出了乳制品供应链HACCP体系构建的条件、程序和方法,确定了供应链上乳制品的关键质量安全控制点,提出了HACCP体系模式。.2.有关乳制品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的外部监管问题的研究.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认为,分段监管、垄断监管和竞争监管三种模式中,竞争监管模式应该是我国今后需要考虑和重点研究的有效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对乳制品企业监管机制的措施建议。.通过博弈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助于政府设计出双赢的契约,既能使乳制品生产者愿意接受,还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构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机制和可追踪系统,对于实现乳制品信息追踪和问题乳品的溯源,提供了的平台。.3.关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的研究.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控制逻辑的研究表明:构建一体化供应链是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控路径应包括纵向的内部控制与横向的外部监管。通过建立HACCP体系实施供应链的内部控制,通过政府与社会公众实施供应链的外部监管。并以质量安全信息可追踪系统作为有效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必要措施。据此逻辑,构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构建了乳制品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乳企质量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培育和提升乳企质量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供应链系统自组织协同机制研究
企业环境、职业安全卫生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服务与质量安全协同管理与演化博弈机制研究
竞争环境下的低碳供应链运作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