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分析区域内和跨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的障碍,改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便携性,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和公平性。制度层面,本研究首先描述我国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现状,对30个省市自治区和流动人口输入地城市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地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说明医疗保障制度转移接的可行性,分析医疗保障转移接续所存在的障碍。理论层面,本研究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个人、企业、政府在医疗保障转移接续过程中的阻碍机制进行分析,提出理论解决方案。实证层面,本研究进行多案例研究,剖析区域内和跨区域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的成功案例,说明实践中利益相关者是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设计来解决信息不对称、成本分担等问题。以广州市为例,测算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可能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说明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对输入地的长期影响。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由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其流动性对当今“碎片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造成没有参保、重复参保、连续参保三大严重问题。连续参保,即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涉及流动人口退休后的医保待遇,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研究目标:(1)分析流动人口参保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关系;(2)分析总结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的制度障碍;(3)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转移接续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策略行为,即个人的逆向选择行为和政府/医保基金的风险选择行为;(4)分析转移接续对广州市医保基金的影响;.数据和方法:(1)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2)定性数据来自于对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访谈以及各地医保政府文件;(3)定量数据来自于人群调查和广州市医保转移接续系统数据;(4)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医保制度对转移接续的影响;(5)运用卡方分析、t检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转移接续对广州市医保基金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前,城镇一般不允许流动人口参保,流动人口参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户口;之后,城镇将具有稳定就业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医保体系,流动人口参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非正规就业。同一统筹区内三大医保或不同统筹区域内同一医保在筹资、待遇方面差距巨大,制度差异是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主要障碍。个人在转移医保的过程中确实存在逆向选择行为,但并不严重。相反,各地政府具有明显的风险选择行为,规定了转移接续中连续参保和本地参保的最低年限。最终,转移接续中的成本由流动人口承担。因此,尽管《社保法》也要求医保关系可以转移接续,但相对于庞大的流动就业人口,医保转移接续政策实施得却并不理想。广州市转入转出两组人群的分析表明,转入人口少,转出人口多。转入组和转出组在年龄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转入组年龄更大。转入组慢病患病率显著高于转出组,转入组的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医疗总费用都显著高于转出组。转入组和转出组之间的门诊费用总额、住院费用总额差距并不大,十多万的费用差距相比广州市医保累计400多亿的基金结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结论:虽然转移接续确实对大城市的医保基金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从目前结果看,在可承受范围。因此,各级政府和医保基金不用担心参保人集中在大城市退休的逆向选择问题,可大力推进该项政策的实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汉语词语接续关系的柔性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医疗保障补偿政策对乡-城流动人口住院服务利用行为影响的系统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儿童基本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与流动人口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