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通过隐蔽手段侵蚀项目利益的"隧道行为"相当严重且危害极大,但当前研究较为薄弱。课题应用项目组织理论、复杂性科学、博弈论和基于主体的仿真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从管理范畴研究"隧道行为"的基本理论、机理、动态演化和对策。具体包括:1)基本概念、特征提取、类型识别及系统分析;2)研究不同建设管理模式下,主体行为的策略选择和动态演化,及不同情境下主体的行为规则;3)采用基于主体的仿真技术,构建主体行为模型,开发仿真程序,进行多主体行为动态演化分析;4)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性验证,分析演化路径和影响因素敏感性;5)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相机治理机制和防范机制设计,研究遏制、治理和防范对策。课题成果将突破目前从政治、道德和法律角度单纯采用案例实证方法进行宏观定性分析的局限性,对工程"隧道行为"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对于遏制和防范当前严重的工程"隧道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众多实践案例与理论研究表明,由工程腐败引发的“隧道行为”成为近年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领域工程投资失控、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等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课题应用社会学、网络科学、复杂性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视角对“隧道行为”及其赖以依托的工程腐败现象的基本理论、机理、动态演化、风险和对策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1)界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隧道行为”,提出了工程“隧道行为”的概念,归纳出工程“隧道行为”的必要条件。(2)进行工程腐败特征分析和结果测度。考察工程腐败的个体权力特征和行为特征,构建工程腐败元网络模型,进行腐败网络特征分析,测度政府投资建设腐败。(3)工程腐败诱因及行为策略选择。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腐败诱因与腐败现象观测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基于实证调研数据进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腐败路径分析,并从行为主体方面出发,研究不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模式下业主与监管人之间的“隧道行为”及其利益博弈。(4)工程腐败演化机理及模型构建。以社会网络的内聚机制和影响机制作为分析视角,结合腐败互动过程的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构建腐败网络的理论模型,提出计算模型框架、腐败网络的微观行为发生机理以及腐败交互规则,构建了腐败网络Agent模型。(5)工程腐败动态演化路径及敏感性分析。分析基准情境下的腐败网络特征,表明腐败网络是典型的稀疏网络,网络密度较低,整个腐败网络呈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特征,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将腐败划分为五种类型。(6)工程腐败治理措施选择。构建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腐败现象观测指标体系,基于模糊集理论提出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腐败风险评估模型,据此依据反腐败策略与腐败现象观测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对反腐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另外基于动态元网络理论探讨腐败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打击策略选择。(7)开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腐败案例库。对国家公布的典型案例进行结构化分析,依托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信息中心开发的“重大工程案例研究和数据中心”开发工程腐败案例库子模块。课题从多个视角对“隧道行为”及工程腐败现象的基础理论、网络模型、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社会责任行为选择机理、动态演化及治理对策研究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纵向合谋行为及治理机制研究
情绪驱动的网络群体行为演化机理与政府引导策略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者追风决策及行为的实证与对策研究